大开‘研’界·走读广州——广州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活动首场公开课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31日,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承办,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越秀区环市路小学、广州市荔湾区林凤娥小学、广州市黄埔区新港小学等单位协办的2025年“大开‘研’界·走读广州”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系列主题活动的首场公开课在广东省博物馆圆满举行。

广州市各中小学校的师生代表、研学实践基营地(承办机构)负责人及教育专家等参与活动,共同见证了研学实践教育“馆校合作”的新成果与新展望。
启动仪式:共绘研学新蓝图
广州市教育局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处二级调研员刘心愿出席活动并致辞。他强调,研学实践教育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规范校外实践教育的重要抓手,并对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讲话为深化基地营地与学校合作、系统构建高质量研学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优质课程发布:展现研学实践成果
活动现场公布了“2025年广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评选结果。经严格评审,全市共有30门课程脱颖而出,获评市级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涵盖多个主题领域,充分体现了广州市在研学课程建设方面的丰硕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推荐15个课程参与省级评选。

课题成果发布:推动资源共建共享
在专项课题发布环节,活动集中展示了“2024年利用社会优质资源研发教育课程资源专项课题”的结项成果。自2024年3月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专项通知以来,通过“优质资源单位+学校”合作模式,系统推进了研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共有36个课题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并顺利结项。

“真研学”展示:文房用具中的跨学科美育
随着第一议程的圆满结束,第二议程的四节公开课同步展开。课程以“博物馆里的文房用具”为主题,由广东省博物馆与环市路小学等校联合开发,分为“笔走茅龙”“墨彩流芳”“万物为纸”“紫石印迹”四个模块,融合传统文化、美术、科技、心理健康等多学科内容,为学生带来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
《笔走茅龙》 以陈献章茅龙笔为切入点,低年段学生在了解笔史、触摸实物、书写“人”字的过程中,感悟治学与做人之道。学生作品更在《墨龙图》线稿中巧妙呈现,展现童趣与经典的融合。
《墨彩流芳》 结合馆藏“御制耕织图”集锦墨,引导中年段学生参与墨锭描金,并借助AI工具“豆包P图”进行电子落款设计,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跨时空对话。
《万物为纸》 带领高年段学生从菩提叶画中领悟“纸”的多元形态,通过临摹馆藏《黄槐花》等作品,提升艺术素养,并在创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紫石印迹》以端砚文化为核心,学生在触摸端石、欣赏国宝级端砚、学习拓印技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与合作探究的乐趣。

课程结束后,学生代表带来了表演唱《笔墨纸砚》,并以展板形式集中呈现研学成果。活动在广东省中职德育中心研学教育部主任邓凯文博士的精彩点评中圆满落幕。

此次首场公开课的成功举办,不仅集中展示了广州市研学实践教育“馆校合作”的最新成果,也为后续“真研学”公开课活动的开展树立了高标准、高质量的范例。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动我市研学实践教育迈向更高水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