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地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号召,2025年11月17日至18日,“技术赋能综合育人”广东省信息科技跨学科名师工作室联合研修活动在佛山禅城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办,17个省级名师工作室联合承办,佛山市禅城区教师发展中心、佛山大学附属学校协办。禅城区教育局副局长赵骥、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岑健林出席并致辞。本次活动汇聚全省17个省级名师工作室、500余名教育工作者,线上吸引10777人次观摩,共探“AI+教育”融合新路径。

2025年广东省信息科技跨学科名师工作室联合研修活动启动仪式
作为活动的核心引领力量,广东省刘伟善名教师工作室以前瞻性的教育视野、系统化的实践成果与深度的育人格局,成为关注焦点。在主持人、广州市培英中学副校长刘伟善的带领下,工作室不仅全程参与大会核心议程,更以四场高质量专题分享,立体呈现了“教师个体—工作室团队——学校整体”三层联动的AI融合育人样本,为广东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广东省刘伟善名教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合影
一、格局立新:从“技术工具”到“育人生态”的系统重构
刘伟善副校长以《具身AI驱动教育变革:教学场景重塑与智能教学生态构建》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他从教育本质出发,提出“技术服务于育人本质,数智化是手段而非目的”的教学主张,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厘清方向。其构建的“课前——课内——课后”具身AI课堂应用模型,通过具身智能与生成式AI的双轮驱动,推动教学全要素数智化转型,实现从概念到课堂的系统性重构,成为“理论——场景——生态”三位一体的标杆,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广东经验”。

工作室主持人、广州市培英中学副校长、三级正高级教师刘伟善作讲座
二、路径突破:构建三层实践体系,打造“可复制”的融合样本
刘伟善名教师工作室以“问题导向+成果导向”为孵化机制,推动成员从“个体成长”到“团队输出”,形成多层次、可推广的实践成果:
(一)教师个体层面:从“困局”到“破局”,赋能教师成为AI实践者
刘伟善名教师工作室成员、清远市第三中学李闫莉老师以《生成式AI赋能单元教学破局之路》为题,以“困局——破局——成效”为逻辑主线,提出“数据编码”核心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生成式AI落地的实操路径。她坦言:“是工作室‘问题导向+技术落地’的研修模式,让我们普通教师也能驾驭AI,真正让技术为教学服务。”

广东省刘伟善名教师工作室成员、清远市第三中学李闫莉老师作讲座
(二)工作室团队层面:构建AI角色分层模型,守护教师主体性
刘伟善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简子洋老师在《教师主体性视域下的AI角色分层应用实践》中,提出“工具——助手——伙伴——导师——创新合伙人”五级应用模型。该模型紧扣三级正高级教师刘伟善副校长“技术服务于育人本质”的教学主张,针对性破解“AI应用泛化、教师主体性弱化”的教学痛点,成为“理性应用AI”的范本。

广东省刘伟善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简子洋老师作讲座
(三)学校整体层面:零基础开发教育软件,打破技术壁垒
刘伟善名教师工作室成员、湛江吴川市川西中学李金娣老师分享《基于Deepseek开发教育软件》,直击教师“想做数字化工具却不懂编程”的痛点。她以“需求指令化—AI生成框架——教学适配优化”三步法,实现“零基础开发”,开辟了教师自主开发教学工具的新路径,彰显工作室“以技术赋能一线教学”的实践导向。

广东省刘伟善名教师工作室成员、湛江吴川市川西中学李金娣老师作讲座
三、专业引领:构建“孵化器”式工作室生态
整场研修活动中,工作室主持人刘伟善的“引领者”角色贯穿始终。从前期选题规划、内容打磨,到学校实践经验的提炼,他始终以“问题导向、成果导向”推动工作室成为教育创新的孵化器、经验共享的辐射源。

广东省刘伟善名教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在听课现场合影
“工作室的价值,在于‘聚一群人、做一件事、成一个标杆’,”工作室主持人刘伟善强调,“我们不仅要自己做好AI教育实践,更要把经验分享出去,带动更多学校、更多教师走进‘教育数字化’的新赛道。”

广东省刘伟善名教师工作室部分成员现场合影
四、未来展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广东智慧”
此次研修,刘伟善名教师工作室以多元的融合路径、系统的实践体系与深度的育人理念,为全省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AI融合育人样本。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推进“AI+学科”融合研究,联合更多地市学校开展“同课异构”“专项研修”,让“教育数字化创新”的种子在广东各地生根发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