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短视频社交媒体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跨校专项调研活动
2025-04-21 17:19:00
中国教育在线广西分站

  近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心田花匠”辅导员工作室联合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针对短视频社交媒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影响展开跨校专项调研。此次研究首次将民族文化元素与数字心理健康干预深度融合,为民族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探索出精准化、文化适配的新路径。

  调研覆盖千余样本,日均使用时长引关注

  在2025年“3·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期间,由“心田花匠”辅导员工作室牵头,大学生“蒲公英朋辈”志愿者团队历时1个多月,走访广西6所高校,累计采集1152名少数民族学生样本。数据显示,受访学生日均短视频使用时长达到2.8小时,其中民族文化类内容偏好度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凸显短视频在文化传承与心理调适中的双重价值。

  三维模型量化分析,互动模式提升心理健康

  研究团队创新提出“使用场景—内容偏好—互动模式”三维分析框架,发现课余场景下民族文化内容接触频率最高,且点赞、分享等社交互动行为比单纯浏览更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团队据此构建民族文化适配性评估模型,涵盖文化认知、情感共鸣、行为参与、社会支持4个维度共12项指标,首次实现民族文化元素在心理健康评估中的量化应用。

  文化元素融入干预,团体辅导成效显著

  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的特色团体辅导中,壮族铜鼓节奏训练、攀网协作挑战、投壶礼仪体验等民族文化活动被融入心理干预。实验数据显示,受试学生社交焦虑量表(SAS)评分显著降低,民族文化自豪感提升,心率变异性(HRV)等生理指标改善明显,干预效果优于传统心理训练模式。

  未来规划:AI驱动平台助力心理育人

  “短视频不仅是娱乐工具,更是文化认同与心理建设的数字桥梁。”项目负责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樊永生教授表示,未来将联合多所高校建立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开发AI驱动的个性化服务平台,推动“数字技术+民族文化”模式在心理育人领域的深度应用。

  此项研究以文化适配性为切入点,不仅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创新路径,更以实践成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动能。随着数字化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民族地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或将开启精准化服务的新篇章。

(实习编辑:郭林芸   通讯员:李燕、蔺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