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有一位身兼数职却始终坚守初心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临床医学系学生科科长、团总支书记兼内科教师的王一龙,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荣获贵州省第二届"最美劳动者"称号。
三尺讲台写春秋,让医学知识“活”起来
“王老师的课就像在讲故事,复杂的内科知识被他讲得明明白白。”这是学生们对王一龙课堂的共同评价。年均300学时的教学任务,他坚持“一课一设计”,把枯燥的医学理论融入鲜活临床案例。在讲解心血管疾病时,他会带着学生模拟急诊场景;在分析典型病例时,又化身“医学侦探”,引导学生抽丝剥茧。这种沉浸式教学让他的课堂评教连年高居榜首,更培养出大批“既能考高分、更会看病人”的医学生。
科研科普两肩挑,把论文写在群众健康上
白天教书育人,夜晚伏案科研。王一龙始终坚信:“医学院教师既要当好‘教书匠’,更要做好‘探索者’。”他主持的3项市级课题均聚焦基层常见病防治,5篇核心论文中有2篇被纳入临床指南。更难得的是,他总能把深奥的医学知识“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在毕节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他带着学生用“血压测量小竞赛”“糖尿病饮食扑克牌”等趣味方式开展科普,让健康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第二课堂育全人,让青春在实践中闪光
“王老师,我们的‘银发健康守护’项目又拿省奖了!”这样的报喜电话,是王一龙最欣慰的时刻。他精心设计的“成长赋能计划”包含红色教育、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三大板块:清明节的“白大褂祭英烈”活动让医学生铭记初心;自创的“风筝节”成为释放学业压力的“解压阀”;暑期“三下乡”时,他带着学生用听诊器丈量黔中山区的健康需求。近三年,他指导的学生团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9项,更培养出20余名继续深造的硕士研究生。
管理服务见真情:做学生成长的“护航人”
学生科的灯光总是亮到很晚。在这里,王一龙有个“三必谈”原则:学业预警必谈、家庭变故必谈、就业困惑必谈。在学生资助工作方面,王一龙严谨细致地核对每一位精准扶贫学生的信息。他深知,这些资助金对于困难家庭的孩子来说,可能是改变命运的希望之光,容不得半点差错。他一张张表格核对,一个个数据校验,只为确保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温暖。
党团共建育新人:让信仰的种子生根发芽
作为团总支书记,王一龙打造了“医路向党”特色品牌。他策划的“白袍下的红色基因”系列活动,邀请抗疫英雄进校园、组织“医学史上的共产党员”主题展览,让思政教育既有“医味”更有“回味”。在他的带领下,临床医学系涌现出了15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专升本率在五年间实现了从35%到68%的跨越式提升。
结语:
从教十余载,这位学生口中的“龙哥”,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劳动之美,美在那些唤醒灵魂的平凡瞬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