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协同育人才,绿水青山间锻造“生态卫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联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全国生态日专项活动
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雨林使者·守护生态”宣讲团(以下简称“宣讲团”)于8月11日至13日,联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尖峰岭、黎母山管理分局,开展了主题为“校地共筑绿色长城”的生态环保专项活动。活动通过共建实践基地、宣讲生态保护、探访绿色发展等形式,推动课堂理论向一线实践延伸,为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注入青春动能,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育人价值。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将生态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依托学校学科优势,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实践育人模式。在学校团委推动下,宣讲团赴乐东、琼中、五指山,围绕“深化校地协作,守护雨林生态屏障”主题展开深度座谈交流与实地调研,并在五指山、尖峰岭、黎母山分局分别揭牌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宣讲团负责人表示:“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是学校推进科研实践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科普育人的实景课堂。‘科研+育人’的实践模式,助力青年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前沿淬炼真知、增长才干,使‘山水课堂’深度融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育人理念成为现实。”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活动中,“雨林使者”化身生态育人先锋。在黎母山片区,宣讲团面向分局工作人员开展了“热带雨林生态价值”专题宣讲,通过翔实的科学数据深化对守护“国之大者”的共识;在五指山分局辖区开展的实地调研中,生态学博士李麒麟以珍稀蝴蝶为“活教材”,在栈道旁开设了生动的沉浸式自然课,通过现场物种鉴定与生态链解析,向游客和学生鲜活阐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这一系列实践,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学理深度,精准转化为青年学子的行动自觉,充分彰显了学校“知行合一”育人理念。

“雨林使者 守护生态”宣讲团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黎母山片区开展生态保护专题宣讲
宣讲团在五指山毛纳村,聚焦“雨林概况-国家公园战略-林下经济模式”主题,通过案例教学生动展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协同路径。游客与村民踊跃参与互动,百余份图文并茂的生态宣传手册与特色文创礼品有效传递绿色生活理念。在新村什巾岭生态茶园,师生实地考察槟榔树套种金钗石斛的立体经济模式及茶旅融合新业态。当地五指山红茶匠人钟斐秋深有感触:“生态红利是最切实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真正铺就了我们的致富路!”这堂行走在乡间的“绿色发展实践课”,让学生们切身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海南的生动实践。

毛纳村生态保护宣讲互动问答环节

探访什巾岭生态茶园

团队成员在毛纳村游客中心开展宣讲
从课堂走进雨林,从理论走向实践,此次校地联动专项行动,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深入推进“生态实践育人”理念的具体体现。该校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生态屏障,用行动践行绿色誓言,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融入青春信仰。下一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将深化校地合作内涵,拓展实践育人路径,强化科研成果转化,为培育更多扎根大地、守护青山的‘生态卫士’,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海南自贸港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周冬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