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法:第四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案设计展示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 2012-11-01 字体:大 中 小
第四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案设计展示
经典教学案例一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案例分析
一、设计思想
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的思维意识高度活跃,思考能力也相应增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对于知识的记忆则又会转向逻辑思维性的记忆。探究性课堂教学能使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让学生在收集信息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探究发现过程中,从解决问题而获得内在的满足感。通过开展探究过程,学生逐渐学会懂得如何最佳地解决问题,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越多,越能将此过程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
二、设计思路
本框题包括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既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和运用的,又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了解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能从理论上明确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义,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是正确消费观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正确消费观的本质和中心所在。因此,三个方面都很重要。对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教材显得理论有余,材料不足。要想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需补充一定的实际资料。讲解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问题时,要引出新的观点,深化教材内容,还应针对青少年学生中不文明不科学的消费习惯,分析利弊,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要想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因势利导,顺理成章,切忌说教。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因小见大,以大喻小。具体方法有:利用多媒体展示感性材料,故事分析,课堂讨论、辩论等。
三、教学过程
教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一个富翁,有无数的钱财,他可以挥金如土,可以买到一切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
有一天,他掉了两文钱,他的态度将会怎样呢?
生A:置之不理,两分钱能买什么?
生B:捡起来,然后放进口袋。
教师:有没有第三种答案?(无人发言)
可是,香港巨富李嘉诚却给了我们第三种答案。
他在乘坐汽车的时候,把一枚两分钱的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滚向阴沟,他便蹲下来准备去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员便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
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然后从口袋中取出一张100元作为酬谢交给他。
有记者曾问起这件事,李的解释是,若我不去捡那枚硬币,它就会滚到阴沟里,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员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费。我觉得钱可以去用,但不能浪费。
李嘉诚是商人,商人的法则是利润最大化,但这件事并不是可以用经济规律解释得通的。学完今天的内容,我们再来分析李先生的行为价值所在。
课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屏幕显示)。
教师设问: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呢?因为消费很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还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组成的有机整体,消费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对生产会有什么影响?生产对消费产生什么作用?(阅读课本第81—82页)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屏幕显示)。
教师:生产是如何决定消费的,请看以下画面(屏幕显示)
画一: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首说:可恨我生不逢时,如果有手机,何至有今日。
画二: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竖状图。
画三:(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画四:孩子说,妈妈,商店里又有新玩具了,我想要。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画面概括一下,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根据回答,概括如下: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为消费创造力。
教师: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如何反作用于生产呢?请先听一个小故事。
淘金与卖水(屏幕显示)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使众多淘金者蜂拥而至。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也历尽千辛万苦,赶到加州。一时间加州遍地都是淘金者,金子自然越来越难淘。
不但金子难淘,而且生活也越来越艰苦。当地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许多不幸的淘金者不但没圆致富梦,反而丧身此处。
亚默尔和大多数人一样,不仅没有发现黄金,反而被饥渴折磨得半死。一天,望着水袋中一点点舍不得喝的水,听着周围人对缺水的抱怨,亚默尔忽发奇想:淘金的希望太渺茫了,还不如卖水呢。于是亚默尔毅然放弃找金矿的努力,将手中挖金矿的工具变成挖水渠的工具,将远方河水引入水池后过滤,成为清凉可口的饮用水。然后将水挑到山谷一壶一壶地卖给找金矿的人。
当时有人嘲笑亚默尔,说他胸无大志:“千辛万苦地赶来加州,不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起这种蝇头小利的小买卖,这种生意哪儿不能干,何必跑到这里来?”亚默尔毫不在意,不为所动,继续卖他的水。哪里有这样的好买卖,把几乎无成本的水卖出去,哪里有这样好的市场?
结果,大多数淘金者都空手而归,而亚默尔却在很短的时间靠卖水赚到6000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了。
问题1:亚默尔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卖水?(水源奇缺,淘金者众多,供给小于需求,对生产者有利的情况下。)
问题2:他从淘金转为卖水,说明什么?(他善于分析市场,研究消费需求,调节生产。)
问题3:根据前两问的回答,结合故事内容,总结一下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根据回答,概括如下: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再生产劳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