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第三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 2012-11-02 字体:大 中 小
第三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一)巴黎和会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联未被邀请。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操纵了和会。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会上签订了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
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0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东岸50千米内为不设防区。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只准保留陆军10万人。禁止德国拥有空军、坦克和潜艇,海军力量受到严格限制。
此外,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战时,德国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萨尔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承认卢森堡的独立。
中国作为战胜国也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向巴黎和会提出归还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迫于国内压力,中国代表团拒签《凡尔赛和约》。
同时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其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安排的国际体系。巴黎和会在协调“一战”参战国之间的矛盾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强权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从根本上协调好各国的争议。无论战胜国与战败国,还是在战胜国之间,还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他们之间的矛盾仍然未彻底解决。
和会对德国进行的宰割性惩罚措施,严重伤害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被德国人普遍认为这是“强加的和平”。战后,德国的民族主义高涨,也为后来纳粹势力在德国的登场和希特勒撕毁和约扩军备战提供了口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