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深度押题试卷及答案(1)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考试大  2013-08-14  字体:  

  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20世纪我国出现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泽、日本小原又一所著《教育实用心理学》。20年代初,廖世承任教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他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

  2.B 【解析】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3.D 【解析】再造性想象就是根据图片、语言文字或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经过构想在头脑中再造出某个对象的完整形象的心理过程。

  4.C 【解析】良好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就是有稳定的核心、共同的奋斗目标、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的形成。A、D项是组建阶段的标志,B项是初步形成阶段的标志。

  5.A 【解析】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其中青年期(12~18岁)的特征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 乱,体验忠诚的实现。

  6.A 【解析】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实际年龄是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CA。智力年龄是指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简称MA。因为智二丁测验的题目按年龄分组,据此公式计算得到的智商属于比率智商。

  7.B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 出来的把学习、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问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8.D 【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9.C 【解析】定势指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有时也称为心向。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发生于连续的活动中,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

  10.C 【解析】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因为学生是通过对“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进行综合归纳后才获得“水果”这一概念的意义的。

  11.B 【解析】连续动作技能即连续操作技能,这类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仁构成,操作技能表现为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协调的动作序列。只有B项符台这一定义。

  12.D 【解析】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问题的解决。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且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需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

  13.C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智力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对于不同的个体,其智力各成分之间是有差别的。

  14.B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稚!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15.C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

  16.A 【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 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17.B 【解析】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这种方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经后人修改完成。

  18.C 【解析】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19.D 【解析】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也就是产生焦虑行为。

  20.A 【解析】道德认识是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它包括道德经验的积累、道德价值概念的形成、道德理论知识的学习、道德判断力的提高等,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

  二、填空题

  21.学与教 22.意志控制 23.学校情境 24.下位学习 上位学习

  25.共同活动 26.布卢姆 27.操作 28.认同

  29.行为标准 30.课堂物理环境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人才招聘

教师资格完美备考方案 教师招聘考试每月大事记 教师面试问题 教师面试技巧
高校教师招聘网络推荐季 师范生报考指南 人气排行 师范院校月人气关注度排行榜
教师招聘系统高校评选 教师心理健康:压力 倦怠 特岗教师报考指南 常见问题
教师招聘频道精彩专题汇总 教师导航 教师招聘指南 免费师范生指南 招聘 专业
教师入编考试 招聘考试 教师旅游 “特岗教师”要有特殊保证 中国大学排行榜 600强 师范类
全国高校海外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 博士后科学基金获助人员名单 报考指南 统考分析 答辩技巧 真题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