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08年司法考试法理学三大特点 关注社会热点

http://sifa.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腾讯网  2008-10-28    

  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已经结束,真题及其参考答案也相继公布,研究2008年真题的热潮也随之而至。下面仅就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法理学部分,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三大特点,希望对备战2009年司法考试考生有所帮助。  

  第一, 关注法治动态,紧扣社会热点。

  卷四第一题,通过最新法治政策材料,提出“请根据以上材料,从法与政治和法的作用的角度简答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卷四第七题,通过社会热点“裸聊”材料,提出“以上述两个网上"裸聊"案为例,从法理学的角度阐述法律对个人自由干预的正当性及其限度。”卷一选项中“天灾是人所不能控制的,也不是法律加以调整的事项”,暗隐2008年的“雪灾”“震灾”等。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司法考试不是甘于寂寞的书斋学究,而是与时俱进的政治晚礼服。

  提醒备战09司法考试考生,准备国家司法考试除了扎实基础理论之外,一定要关注法治政策和社会法治热点,因为司法考试是选拔能够与时俱进的法律职业人才。

  第二,密切关注考试大纲,剧增对新增及变更考点的考察力度。

  2008年考试大纲新增考点中,卷一第52题“法律论证中的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卷一第53题选项中“设证推理”,卷一92题选项中“法律决定的可预测性与可接受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等。考试大纲变更考点:卷一第2题“法律与自由”和卷四第七题,08年大纲中对法的价值的种类(秩序自由正义)进行了调整;卷一第6题对“法律解释方法”的考察;卷一第54题“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的考察等;卷一第55题选项中“法的移植”;卷一第56题“法的渊源”等。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考点的重复率很高,命题人为了不重复考察推陈出新,往往青睐于最新考点及更新考点。

  提醒备战09司法考试考生,准备国家司法考试除了掌握基本常规考点之外,一定要重视当年的最新司法考试大纲变动,因为司法考试大纲是当年司法考试真题的“指挥棒”。

  第三,彰显真题法律素养,增强综合思维考查。

  对法律素养考察体现在:卷一第1题,阐释西方法律格言"法律不强人所难";卷一第2题,关于“法律与自由”的理性阐述;卷一第53题,“禁止拒绝裁判原则”;卷一第91题,引用古罗马格言“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等。以卷一第91题为例,通过古罗马法律格言,引出四个选项分别考察:古罗马时期的法律是否是用法律格言的形式表现的、现代社会的法律效力原则、是否只有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法不溯及既往是否仅仅是人权宣言和宪法通行的效力原则四方面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司法考试不仅仅要求考生单纯对法理学知识简单记忆,而在注重对考生法律素养和综合思维的考查。

  以上法律格言及其理论在学易基础班讲课的过程中,均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也提醒考生准备国家司法考试除了基本概念的记忆之外,一定要注重对法律格言正确理解,增强法律素养培养,提高综合分析思维能力。提高法律素养有效途径:听法学名师大家精品讲座,读名师格言法学著作。

  法理学在国家司法考试中除了以上三大特点之外,法理学68分(卷四第七题25分为选做题)创下了自国家司法考试以来最高,传统法理学考点依然“重者恒重”,法理学在卷四论述题的霸权地位进一步加强。总之,法理学在国家司法考试中不仅是基础理论学科,也成了重点高分值学科,考生非常有必要下大功夫优先加深理解学习。

编辑推荐: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试卷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卷一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二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三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卷四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试题 答案
更多试题及答案请单击查看>> 司法频道>>
国家司法考试报考指南
司考简介 考试内容 报名条件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程序 授予资格 答案异议 成绩查询 合格分数线
港澳台报名事宜 考试大纲 历年真题 案例分析 经验交流
法理学 宪法 法制史 经济法 刑法 行政法 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民法 商法 卷四综合 司考问答 复习指导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