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佳木斯大学与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开展共建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活动
2025-04-18 13:50:00
佳木斯大学

  在新时代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关键节点,如何将凝固的历史转化为生动的育人场景?日前,佳木斯大学与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开展共建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活动,生动回答了这个问题,给出了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创新答案,开创了“展馆即课堂、文物即教材”的育人新范式,更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中构建起红色基因传承的立体化育人体系。

  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文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务处有关负责同志;佳木斯市前进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徐泽生,区委副书记潘佳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肖武民;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思政部教师、2025春季学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整班学生共150余人,共同实地参与这场别开生面的战略性共建活动。

破界融合:构建大思政教育新生态

  在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重要论述指引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突破传统教育场域,与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建立“三维协同”机制,通过教学资源数字化重构、育人场景沉浸式营造、价值认同递进式培育,将博物馆革命文物转化为“行走的思政课教材”。

  活动中,双方代表签署共建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并为省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这份承载着历史使命的文本,标志着双方合作从资源互补迈向协同育人。孙文生在讲话中表示,这次共建是落实“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的重要突破,通过构建“理论溯源-情感共鸣-价值引领”的育人链,实现了红色资源向育人要素的系统转化;通过健全政产学研用联动机制,打造新时代红色文化育人的示范工程,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支撑,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精神动能。徐泽生说,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承载的革命精神谱系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鲜活教材,此次共建是实现红色基因从历史文本向实践课堂的创造性转化。前进区委将立足“两个结合”理论指引,系统推进红色资源要素与高等教育体系的深度结合。

基因解码:提升铸魂育人新质效

  在红墙黛瓦的历史场域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起“四维解码”教学体系——以文物实证解码忠诚基因,以档案文献解码初心密码,以场景再现解码精神谱系,以实践体悟解码时代价值。

  此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推出“场景化教学全覆盖”与“整班实践教学机制”,实现了思政教育从“点状示范”到“面状普及”的质变突破。学院打破传统教室边界,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直接植入博物馆实景,通过场馆课堂重构教学新形态。同时,区别于以往选拔学生代表参与的“精英式实践”的模式,首创“整班轮训制”,以班级为单位标准化实践,实现“全员在场、全程参与、全要素激活”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亲身参与感和历史使命感直线提升,让思政教育从“观摩式”转向“在场式”,从“碎片化”升级为“系统化”,让红色基因真正内化为青年的精神骨血。

  在博物馆内,讲解员生动地讲解着“东北小延安”的来历,那段沉寂已久的历史渐次苏醒——从延安决策战略转移的重大历史时刻到东北革命文化的蓬勃发展;从辉煌的新闻出版事业到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从合江土地改革的波澜壮阔到合江大剿匪的英勇斗争,再到拥军支前、决战黎明的伟大胜利。这段历史是“血与火”的历史,更是催人奋进的澎湃动力。

  博物馆外,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纪兰西以“寻访红色地标:触摸历史记忆的温度”为题展开现场教学。她将合江省土改运动与东北抗联精神贯通阐释,揭示出人民至上、敢于斗争、自我革命的精神内核,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正确历史观的价值取向。黑土地上的红色密码与革命旧址的精神血脉在此交汇,让革命展馆的文物“活”起来,让红色故事“火”起来,是思政课教师的实践“法宝”,更是青年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的精神支柱。

  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激昂旋律中,师生们共同感受音乐里的党史脉络,心里涌动的是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同学们感慨道:这堂课让我真正理解了“人民至上”的力量,历史不是课本上静默的文字,而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点燃的火种。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革命文物不再是沉睡的展品,而是会呼吸的历史教科书;让红色基因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精神密码。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亮表示,此次“场馆里的思政课”是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系列课程之一,整班制授课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次元壁”,实现了从教室课堂迈向展馆空间的跨越,让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不仅是革命文物守护者的存在,更成为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活教材”。实践教学协作共同体建设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此次共建标志着学院在构建“大思政”格局上实现了关键跨越。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构建“资源共享、课程共建、人才共育”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把思政课讲得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高度,为培育“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时代新人贡献佳大马院力量。

  学生代表表示,将以此次思政实践课为起点,把个人理想熔铸于民族复兴伟业,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精神加速度,让三江大地孕育的红色火种照亮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结语:开拓永不止步,大潮奔涌向前

  此次活动是学校党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继打响“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后,打造“场馆里的思政课”的又一行动;是佳木斯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首次真正实现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班学生前往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进一步走深做实“大思政课”的现实举措;也是佳木斯大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的接续,是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抗战精神、深化校馆协同育人的应然之举;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要善用之”重要指示精神和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建立黑龙江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协作共同体推动高校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共建的通知》精神要求的生动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共建为新起点,深入挖掘三江地区的红色育人资源,使红色基因成为青年投身强国建设的动力源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锻造堪当大任的先锋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