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姚翔率学院及教育学院师生代表一行到哈尔滨剑桥学院交流访问。双方围绕“教育心理学”本科教育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创新等内容,通过学术讲座、签约仪式、座谈交流、课堂观摩等环节,开展了深度交流与合作探讨,为两校合作机制的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葛鉴桥老师为哈尔滨剑桥学院近1400名师生作了题为《脑智发育与教育心理:AI时代的人类机遇》的专题讲座。葛鉴桥老师从人脑发育的基本特征出发,阐释了语言与社会脑的发展规律、青春期的脑发育特点,家庭与学校环境对儿童脑智发展的影响,直至AI时代的人类机遇。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与哈尔滨剑桥学院举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项协议签约仪式。哈尔滨剑桥学院理事长于越在致辞中感谢北京大学长期以来对东方剑桥教育集团的支持,集团各校已与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开展多项合作,包括哈尔滨剑桥学院多名同学参与的寒暑期实习项目。同时欢迎更多北大师生走进哈剑桥校园,开展实践和交流活动。姚翔副院长表示,很高兴看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与哈尔滨剑桥学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此次专项协议将依托北京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结合哈尔滨剑桥学院提供的实践沃土,探索应用型心理专业人才的“学术-实践”一体化培养路径。
仪式结束后,北大师生参观了图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产教融合中心(IEM)等场所,对哈尔滨剑桥学院现代化的设施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给予高度评价。
北大师生与哈尔滨剑桥学院领导及师生代表举行“教育心理学”本科项目交流座谈会。调研团首先听取报告,了解了哈尔滨剑桥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构建终身教育生态组织”的愿景,以及“开放、创新、奋斗、活力”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还听取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以就业为导向方面的思考及具体举措。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心理学”本科教育项目班主任王莉指出,AI时代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高度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并结合大学生普遍存在的“AI焦虑”,鼓励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能力,从而在就业市场中构建核心竞争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汪琼教授强调应推动学生尽早走进企业现场,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构建认知;同时,她建议在全校范围开设学习方法类通识课程,从而系统提升学生的多元认知与自主学习能力。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葛鉴桥老师从项目式学习角度,鼓励学生从真实问题出发,自主发起项目,在探索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掌控感与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在不确定的时代中建立内在成长动力。在互动交流环节,两校学生围绕“AI工具如何平衡辅助教学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师生应如何合理利用AI工具提升效率”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参访期间,北大师生走进哈尔滨剑桥学院课堂与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地观摩“教学-项目-就业”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实施成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北大师生参与了“无人车趣享未来”与“非遗皮艺创业”两场分享会。
此次参访深化了两校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共识。未来,双方将持续探索高校协同育人的多元路径,共同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