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青春领航 校地联动 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从夏初的科学启蒙到盛夏的素养培育,河南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与郑州航空港区大马乡马古岗村的联结持续深化。5月13日至7月9日,环境工程学院以“知识传递-环保调研-教育帮扶”的多元实践模式,先后开展两期乡村实践活动,用知识力量深耕基层,以校地联动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可持续发展的“青春动能”。

初夏:科学播种,环保筑基——种下振兴“希望种”
5月13日,环境工程学院支教团与12名“环小青”成员组成的实践团队,带着募集的书籍与科学实验器材,首抵马古岗小学。河南工业大学派驻马古岗村第一书记与校方负责人与实践团队一起为活动拉开序幕。这场“知识播种+问题诊断”的实践,让科学精神与环保理念首次在马古岗的土地上生根。

仲夏:素养深耕,情感交融——浇灌成长“向阳花”
7月7日至9日,环境工程学院弘心支教队再度重返马古岗小学,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支教。作为校地持续性教育帮扶的关键一环,此次活动以“全素养培育”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动手能力、审美素养、家国情怀与理想规划的课程体系:手工课上,废旧材料在孩子们手中变身为创意摆件,锤炼实践与创新思维;美术课里,五彩画笔勾勒出“我的家乡”“我的梦想”,艺术想象力在画布上绽放;爱国主义教育专题中,“小老师”们以“七七事变”为切口,让家国情怀在互动问答中浸润心灵;生涯规划课则通过“成长时间轴”等趣味形式,引导孩子们初识自我潜能,播下“努力向学、建设家乡”的种子。
课余时光同样暖意涌动。“老鹰捉小鸡”的追逐、“丢手绢”的欢唱、校园角落的即兴合唱,让师生距离在欢笑中拉近。7月8日,大马乡人大主席团主席马闯、副乡长张瑾,河南工业大学派驻马古岗村第一书记郭少东,村党支部书记马冠超及小学校长马建峰考察课堂实况,细致询问志愿者后勤保障,对团队“既传知识更育品格”的实践成效给予高度肯定。座谈会上,志愿者分享的“孩子追着问‘你们下次什么时候来?’”等暖心案例,让与会人员动容。他们勉励学生们“把基层课堂当作成长课堂,让实践收获转化为振兴动能”,更凸显校地双方对青年实践与乡村教育的共同期许。
接续:双向成长,久久为功——绘就振兴“新图景”
“两次来马古岗,孩子们眼里的光一次比一次亮。”连续参与实践活动的芦蕾媛的心声,道出了实践团队的共同感受。7月9日,环境工程学院支教活动收官之际,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志愿者接力入驻,确保暑期教育“不断线”,这种“学院接力”模式,让马古岗小学的暑期课堂始终充满活力。
从5月的“问题导向式调研”到7月的“全方位素养培育”,环境工程学院的实践并非偶然之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学院始终引导青年学生在基层“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志愿者们既以专业知识启迪乡村儿童心智,也在与村民的朝夕相处中读懂“乡村振兴”的深层内涵;既用实验器材展现科学魅力,也用脚步丈量基层需求,实现了“知识传递”与“自我成长”的双向奔赴。

两期实践,一场接力。河南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以持续深耕的定力、校地联动的合力、青春担当的活力,在马古岗村写下了“实践育人”与“服务振兴”的生动注脚。这份扎根基层的实践将继续延伸,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持续绽放,让高校智慧与基层需求的共振,奏响更嘹亮的振兴强音。(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