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深刻诠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9月25日上午,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师生代表到“中国好人”王永甫康复志愿服务站开展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政实践课。
王永甫,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胜利路街道办事处残障人士康复指导站副站长,曾荣获“中国好人”“河南好人”等20多项荣誉。平均每天为患者提供志愿服务3小时,治愈患者为其送来锦旗、牌匾500多个,从医30多年来,曾为6000多名贫困患者以及残障人士提供免费治疗。
活动伊始,师生参观了康复志愿服务站,一面面锦旗无声诉说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帮扶故事。王医生向同学们生动讲述了自己如何凭借一手推拿康复技艺,数十年如一日,免费为困难群众、残障人士和老年人提供康复服务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一张板凳”到如今的“一个服务站”,变化的只是场地,不变的是一位老医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在互动环节中,王医生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康复手法的专业问题,分享了他对“医德”的见解。他动情地说:“技术是冰冷的,但医者的心必须是热的,我们面对的不是疾病,而是被疾病困扰的人。”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同学们现场观摩并协助王医生为几位前来理疗的居民进行简单的康复辅助,实现课堂所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学生感受摘录:
24级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二班王依晨:在这个时代,我们总在寻找榜样,寻找一种向上的力量。而王永甫医生,正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的榜样。他用三十多年的坚守告诉我,伟大并非遥不可及,它往往就藏在那些默默无闻、日复一日的善行里。我们每一个人,或许无法像他那样行医救人,但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用一颗善良的心,去温暖他人,去传递这份爱与希望。
24级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一班郭佳睿:王医生数十年如一日,为残障人士、贫困患者免费坐诊,为他们摆脱病痛。他以精湛技艺和无私大爱温暖人心。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医人“大医精诚”的传承——不仅是医术的精研,更是对患者的共情与担当。作为中医康复专业学子,我将以王医生为榜样,以专业能力守护更多人的健康,让中医康复的温暖惠及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24级中医康复治疗技术二班刘凯茜:初次见面,王永甫大夫身穿白大褂,在门口迎接我们,他把自己的家改为了诊疗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着王大夫给病人针灸,听着王大夫给我们讲解,我受益匪浅。当介绍他自己设计的医疗床的时候,王大夫用“这是世界上独一件”这句话来形容,脸上骄傲的表情,藏着未曾言说的汗水和坚持。“病人来看病,不问贫穷,即使病人没有钱也要治”,这句话是王大夫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免费为病人治疗的不竭动力,满墙的锦旗是他最不起眼的勋章,“中国好人”是对他医者仁心最好的褒奖。
(中国教育在线 来源: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