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创新思政课开展中外文化对话
当哪吒混天绫“飘”进法国留尼汪课堂,会激发出什么样的火花?北京时间4月8日晚,当法国留尼汪岛的晨光刚刚漫过印度洋,一场跨越亚非大陆、穿越4个时区的特殊“约会”正在云端上演——在由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发起的“双城记”线上语言伙伴计划中,中法学生用汉语和法语编织出一张文化交流的奇妙网络,让不少学生直呼,“原来思政课可以这么潮!”

活动伊始,双方学生在武汉华夏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程权明、外国语学院老师徐静和法国留尼汪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公丽霞老师三位的带领下,通过网络展开“中法文化连连看”趣味问答。东湖樱花与普罗旺斯薰衣草、黄鹤楼与艾菲尔铁塔、武当山与富尔奈斯火山、武汉热干面与法国马卡龙……两地学生争相辨认对方国家的符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迅速拉近了距离,开启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之旅。
主题交流环节则以“神话解码”为创意切入点。英法1231班的同学们化身文化使者,向法国学生介绍了今年热门国漫电影《哪吒2之魔童闹海》。翻涌的东海波涛、跃动的火焰枪,配上生动的法语讲解,通过云端实时传输到南半球,让法国学生了解了中国神话故事及背后的“天下观”“孝道观”等文化内涵,并引发法国学生感叹:“中国文化真是深奥有趣!”
活动最后,中法学生纷纷手写明信片,互留联系方式并送祝福。小小的明信片承载着跨越千山万水的友谊,传递着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们的美好期许。
“像在玩文化通关游戏!”参与学生杨士贤兴奋地说,“课程活动形式新颖,既锻炼了我的法语表达能力,还让我重新认识了思政课,原来传统文化还能这样‘潮’着讲!”

据活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程权明介绍,“双城记”线上语言伙伴计划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外国语学院联合打造的思政课创新实践,希望在丰富思政课教学形式的同时,通过构建真实语言环境、搭建文化对话平台,展示当代中国形象,推动学生提升国际视野,厚植文化自信,让学生自觉成为中国故事与中国声音的传播者,实现思政教育与语言学习“1+1>2”的育人效能。(通讯员:张慧 徐静 摄影:罗壹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