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田间车间探产业 政企校共谋“桃”金路
7月4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小桃气”实践调研团深入湖北省枣阳市,聚焦当地特色黄桃产业,通过政府座谈、基地走访、企业探访、园区研学、校地企交流等多种形式,实地探寻黄桃产业发展密码,共谋升级新路径。
田间问策:摸清产业基本面
“枣阳桃产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黄桃中心副主任李国军在座谈会上首先向大家介绍黄桃的悠久历史。
“目前所种植的黄桃有多少个品种?”“产量如何,面积有多大?”团队张豪老师和王峥老师接二连三的抛出问题。
“历经多年发展,现拥有油桃、毛桃等4个品系超40个品种,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55万吨……”刘重波副局长耐心的讲述着黄桃详细的发展现状,种植规模及相关政策支持,说到激动时刻还总是不忘笑出声来。

“说的再多不如去园区看的真实,走,带你们去实地看看。”黄桃中心副主任李国军边说着边引导大家直奔甜黄桃示范园区。远远的看见连片的桃林,枝头上密密麻麻的挂满了灯笼似的。“哇,这太壮观了。”“我第一次见这么多的黄桃,这产业链不仅能带动就业,还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团队成员边走边讨论着。
“我们枣阳黄桃皮薄肉厚、甜度高,这得益于鄂北独特的气候地形。”现场园区负责人热情的跟团队互动着,还大方的递上黄桃让大家尝尝。“谢谢,谢谢!”“真好吃,好甜。”同学们看着堆成小山的黄桃,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仔细端详着手中黄桃生长状态,用相机记录果农选果过程,不时请教种植细节。
车间探技:见证加工“科技力”
“现在我们去生产线了解一下,新鲜黄桃我们也会进行加工成产品,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负责人带领团队走进小鹿角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硕大的机器占满了整个屋子,从自动化清洗、高效去皮切块,到精准杀菌、无菌罐装、快速包装,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我们经常在外面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将鲜桃制成罐头等产品,既延长保质期,又大大提升了附加值。”负责人解释道。“走进食品工厂,深刻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王越强腼腆地补充道。
政企共商:直面痛点寻良方
为更全面把握产业脉搏,调研团与枣阳市农业农村局、文旅局、枣阳皇桃产业发展中心及国投集团旗下子公司负责人进行了交流研讨,就黄桃产业目前所面临的痛点进行商讨,希望在青年力量的助力下可以为农村产业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枣阳籍成员李虹阳(家乡熊集)提出关切:“偏远山区桃农因交通不便,销售困难如何解决?”另一枣阳籍成员高誉麟(家乡鹿头)则关注“线上销售物流成本高”。皇桃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坦言:“优质品种面积不足、品质把控缺乏科学依据、销售模式待升级等问题制约着进一步发展。”大家围坐在一起就目前面临的困难进行剖析,寻找解决路径。经过1.5个小时的激烈讨论,决定以校企合作共建平台为载体,发挥青年学生专业知识,延伸拓展产业课题、直播带货、文旅开发、文创设计等多条支线,助力枣阳桃产业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与全产业链延伸上实现突破。后续团队会持续与产地进行对接,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
团队成员们也深受鼓舞,信心倍增,纷纷表示:“课堂中的理论知识是指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才是学有所用,以后我们将为推动家乡黄桃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枣阳之行,“小桃气”实践调研团通过扎实的田间地头走访、现代化的车间探秘、深入的政企校对话,直观触摸了枣阳黄桃从枝头到市场的全产业链脉动,精准剖析了产业发展痛点,更凝聚了校地企协同创新的共识。未来,团队成员将在更多的地方散发着青年的智慧,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熊豫、欧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