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点亮孩童科学梦”科创夏令营红安再启航
2025-07-10 15:15:00
作者: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点亮孩童科学梦”社会实践队在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主动深入红安县一线,聚焦提升乡村青少年科学素养与传承红色文化双重目标,于7月正式启动系列“科创+思政”深度融合的教育实践项目。在红安高新区管委会、觅儿寺镇政府、共青团红安县委以及黄麻纪念园等多方力量的大力协作下,共同谱写着“科教兴乡、青春赋能”的育人新篇章。
  本次实践活动精心布局,分别在县科技馆青年之家、黄麻纪念园、茶庵庙村及红安校区设立四个服务点位,覆盖近200名不同年龄段的乡村青少年,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各点位课程体系相互补充、资源共享,不仅横向拓展了服务覆盖面,更在纵向深度上实现了课程质量、文化内涵和实践广度的三重提升。其中,县科技馆·青年之家站(43人)依托共青团红安县委平台,重点打造系统性科学教育主课堂,开设科学实验、工程搭建、人工智能启蒙等课程;黄麻纪念园站(拟招30人)携手黄麻纪念园及县融媒体中心,开设红色文化教育专场,推出“小小讲解员训练营”“红歌教学”“红色剧目创演”等特色思政课程;茶庵庙村站(84人)在觅儿寺镇政府支持下,将科创夏令营送到乡村社区,课程设计更侧重适龄性与趣味性,主要服务低龄段少年儿童;红安校区站(32人)则为返乡子女和社区儿童提供定制化的STEAM课程与文化艺术活动,有效促进了校地资源互动,增强了育人合力。
  课程体系由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国家教学名师熊永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夏历教授、黄麻纪念园王桂娥研究员等专家团队领衔设计,精心涵盖物理实验、科技搭建、编程启蒙、传统技艺、安全教育、红色文化六大板块。教学严格遵循“动手-理解-表达”三步闭环原则,让孩子们在制作“光控路灯”“液压机械臂”的实践中理解能量转化原理;在“指南针”“扎染”“京剧脸谱”的课堂上探寻古老技艺背后的科学逻辑;更在“红色剧目再演绎”“烈士故事我来讲”的深情讲述中,深化文化认同,厚植家国情怀。这场夏令营不仅是启迪科学智慧的“科创启智”兴趣课,更是塑造灵魂的“铸魂育人”思政课。
  实践队由来自不同专业的25名学生志愿者与2名指导老师组成,采用“模块化教学+岗位责任制”的运行机制,有力保障了课程质量与服务的延续性。队员们白天倾情授课,夜晚潜心备课,既是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启蒙者,也是他们成长路上的温暖陪伴者。
  活动期间,得到了县、镇、纪念园、媒体等多家单位的高度关注与支持。觅儿寺镇副镇长率队实地走访茶庵庙村与红安校区夏令营现场,充分肯定了“将科学教育与红色文化融合”的创新教学理念;黄麻纪念园学术委员会专职委员亲临青年之家活动场地,共同研讨推进红色课程设计;团黄冈市委、团红安县委及黄冈市融媒体中心也先后前来调研采访,相关活动报道相继登上“青春红安”、“最红安”、“红园红”等官方平台。各方的紧密联动不仅极大增强了团队的信心,也为项目的后续推广与常态化运作奠定了坚实的资源与制度基础。
  截至目前,实践队已累计开展课程活动超过80课时,服务学生近200人。孩子们从最初的“听不懂”到后来的“想多学”,从“动手做实验”到“主动讲故事”,一节节充满魅力的课程点亮了他们探索世界的眼睛,悄然播下了科学与信仰的种子。正如红安县融媒体报道所言:“这是一支不打扰生活节奏却悄然改变孩子精神世界的队伍。”实践队员们也深有感触地表示:“我们并非带来‘高大上’,而是竭尽所能‘教孩子们如何看见世界’。”
  展望未来,“点亮孩童科学梦”项目将持续以红安县为起点,着力完善多元协作机制,常态化推进科创训练营、周末学堂与节假日红色课堂,深入探索“科学素养提升+红色精神铸魂”双线并进的教育新范式,努力打造具有红安特色的“科学+思政”教育品牌。正如指导教师陈英杰所言:“乡村孩子并非输在起跑线,而是缺少一把扶他们前行的灯。我们愿成为那束光,也坚信他们终将奔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通讯员:李阳 曹子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