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师生携手乡村儿童共创防溺水宣传新模式
近日,在红安县觅儿寺镇茶庵庙村,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点亮科学梦”暑期实践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与村小学的孩子们携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他们共同编排、拍摄和演绎原创的防溺水短片与歌舞作品,为乡村儿童安全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

依托“爱心托管班”平台,大学生志愿者们担任指导老师,结合当地实际,自主创作了剧本《防溺水的诱惑》,并组织孩子们亲身参与演出。从剧本构思、台词编写,到现场表演、后期剪辑,小学生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亲历者和共创者。这种“演中学”“做中悟”的方式,让孩子们对防溺水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想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安全知识的‘小喇叭’,不仅自己懂得避险,更能把知识传递给家人邻里。”实践队员曹子阳道出了活动的初衷。这种“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模式,让每个孩子既是安全教育的受益者,也成为安全知识的传播者,有效实现了宣传效能的倍增。
活动中,大学生与孩子们还共同创作并表演了防溺水主题歌曲《远离水源》。孩子们深度参与了歌词撰写、旋律选择和舞蹈编排的全过程,用最贴近自身生活的语言和形式,将抽象的安全意识具象化、生活化。在轻快的节奏中,“珍爱生命,远离水源”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
目前,这些由师生共同创作的短片、歌曲等作品,已在多个村级学校和家庭中广泛传播,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尤为重要的是,此次活动探索形成了“高校引导—乡村承接—儿童参与”的创新协同机制。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灌输式的安全教育路径,构建起“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校地资源协同供给、儿童成长深度嵌入”的立体育人新模式。
“不是给孩子们灌输知识,而是与他们一起创造内容。”指导老师陈英杰点明了活动的核心。这种高校与基层共育、青年与儿童协作的实践,不仅显著提升了防溺水宣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更成为推动乡村教育创新与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融合的一个生动范例。
一部短片、一支歌舞,传递的不仅是防溺水的安全理念,更架起了一座城乡教育共育的桥梁。青春的力量在田野间闪耀,为守护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据悉,该系列作品已在多所村级学校与家庭中广泛传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更为重要的是,这一“高校引导—乡村承接—儿童参与”的创新协同机制,突破了以往单一灌输式的安全教育路径,构建起“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校地资源协同供给、儿童成长深度嵌入”的立体育人模式。(通讯员:陈英杰 陆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