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大学青衿傩韵数字行实践队赴江西三地开启傩戏文化之旅
2025-08-11 10:25:00
作者:
  近日,武汉大学青衿傩韵数字行实践队借大思政实践活动之机,走进江西这片浸润千年文脉的土地,开启了一场与傩戏文化的深度对话。从乐安溯源学习,到金溪校园播撒,再到万载实践传承,队员们以热忱之心探寻古老非遗的魅力,用实际行动肩负起文化传播的使命。
  乐安:访谈溯源中感悟傩魂
  乐安县作为此次实践的首站,是队员们探寻傩戏魅力的起点。在这里,实践队怀着虔诚之心与傩戏传承人展开深入访谈,围绕傩戏未来创新路径等问题展开交流。
  “创新的关键在年轻人。真正的创新要靠新一代传承者。”传承人一语中的,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传承是基础,而年轻一代的创造力才是文化延续的生命力。当谈及数字化宣传对傩戏传承的作用时,传承人给予了肯定:“我们试过抖音宣传,虽然力量有限,但确实让更多人看到了傩戏。有些傩戏团队还尝试过傩舞与街舞的融合,相关视频在网络上有一定传播。”这让队员们看到,传统与数字化的结合或许是傩戏传承破局的重要路径。
  访谈结束后,队员们参观了当地的傩戏展览馆。馆内陈列的傩戏面具、服饰、道具等,每一件都散发着岁月的气息。队员们戴上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面具,仿佛穿越到傩戏表演现场。传承人耐心介绍,面具中有的狰狞可怖,代表驱邪神灵;有的端庄慈祥,象征庇佑百姓的仙人。通过亲身体验与深度对话,队员们对傩戏的传承现状、困境与希望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也更坚定了学习和传播这项文化的决心。
  金溪:校园宣讲间传递傩韵
  离开乐安,实践队来到金溪县,开启傩戏文化的校园传播之旅。
  队员们从傩戏的定义入手,向同学们详细阐述这一集舞蹈、音乐、戏剧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遗产。随后,他们讲述了傩戏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寄托,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宗教、民俗等信息。讲解中,同学们不再仅关注面具表象,而是开始探讨傩戏作为驱邪纳福仪式的社会功能,眼神中敬畏取代了最初的畏惧。
  宣讲中,许多同学为傩戏的保护建言献策。有同学提议将傩戏面具元素植入影视游戏;有同学提出“非遗联盟”构想,建议将傩戏与舞龙、京剧等非遗项目跨界联动,用“文化矩阵”扩大传承声量;还有同学建议利用抖音、快手等数字化平台宣传傩戏,助推其传承。
  宣讲后发放的调研问卷显示,大多数学生起初对傩戏感兴趣程度不高,但学习后有接近一半的人表示更感兴趣了。学习后,约85%的人认为傩戏值得传承,95%以上的人认为傩戏的传承对现代社会有意义。这场校园里的非遗对话,不仅让00后读懂了“傩”的千年密码,更让非遗传承有了“从娃娃抓起”的鲜活注脚。
  万载:实践传承里延续傩缘
  实践的最后一站是万载县,这里的活动侧重点是“以身传教”。队员们深知,文化传承不仅是口头讲解,更需要亲身实践和示范。
  在万载,实践队与当地“天下第一团”江西傩戏团近距离接触,沉下心学习傩舞的基础动作。从最基础的步伐练起,傩戏传承人一遍遍示范、纠正队员们的姿势。学习过程中,队员们对这项古老艺术的深厚内涵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那些看似平常的跨步,每一步都凝聚着“驱邪纳福”的沉浑力道,是先辈们在长期实践里沉淀下来的情感与寄托。
  队员们希望通过这种以身示范的方式,让更多人掌握傩戏技艺,将这份文化瑰宝一代代传承下去。
  此次江西三地的傩戏文化之旅,既是探寻之旅,也是传承之旅。从最初的了解学习,到校园的宣讲调研,再到最后的以身传教,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傩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责任。未来,他们将继续致力于傩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让这项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8-01 16:25
武汉大学 2025-08-01 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