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为锄 镜头为桥 武昌理工学子变身“新农人”
近日,在安徽省潜山市的田间地头,17名手持相机、操纵无人机的大学生成了乡亲们眼中的“新农人”。他们来自武昌理工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田野新青年—筑梦潜行”志愿服务团队,把课堂真正“搬”进了乡村大地。这群年轻人以光影为锄,以镜头为桥,躬身于葡萄架下,仰头于灼灼桃林之间。他们的镜头拂过滴翠的藤蔓,对准饱满的果实,用独特的专业视角记录下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我们发十条视频,不如他们一条。”当地村民一句感慨,道出了乡村振兴中数字能力的现实差距,也点燃了这群年轻人用专业能力回应真实需求的决心。
在共青团潜山市委员会的支持下,该校学生团队以“生态影片+农产品推介+文旅展示”三维融合模式,打造出沉浸式“云端痘姆”数字体验。他们累计拍摄视频素材600多条、图片1200余张,最终剪辑成片30余条。视频发布后总播放量突破15万次,有效助推仙驾葡萄、求知黄桃等农产品的线上曝光,成为痘姆乡对外宣传的一张新名片。
“土特产走不出去,老手艺不为人知,一直是我们最着急的事。”潜山市纪委监委驻仙驾村工作队副队长黄丽园这样说道,“同学们带来的不仅是新技术,更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创新思维和年轻力量。”
“这次,我们把镜头对准土地,土地也把丰收的回响对准了我们。”该校影视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23级学生林佳康表示,“真正走进田野,才理解什么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能用我们的专业能力帮乡亲们做点实事,特别有意义——乡村振兴,我们也可以是主角。”(通讯员:周黎 汪荣芬 王子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