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茶香浸润千年韵 “红”土孕得新枝繁 文华学院文新社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
2025-08-29 11:43:00
作者:
  长阳,地处巴楚文化交融之地,是土家族聚居的核心区域,这里的茶文化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在这片土地上,茶从来不是简单的饮品,它是文化的密码,是革命的见证,更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感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8月25日至27日,文华学院党委宣传部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12人奔赴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开展“以非遗传承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考察实践活动。实践队循着历史脉络,从博物馆中跨越千年的文物印记,到文化馆里鲜活多彩的民俗风情,再到现代非遗传承人对土家特色非遗——清江罐罐茶这一“活态文化”的传承创新,全方位感受长阳这片土地上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和乡村振兴的壮丽图景。
  探寻非遗根脉,走访馆楼增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实践队一行走进长阳县文化馆与博物馆,旨在从宏观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探寻非遗文化的根基与价值。博物馆里陈列的陶罐器皿等文物印证了土家人用陶罐煮茶的原始习俗,诉说着土家人与茶的深厚羁绊。文化馆内,实践队系统了解了土家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灿烂多姿。众多珍贵的文物与史料展示,促使大家从文化自信的高度深刻理解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大意义。
  在土家罐罐茶非遗传承基地——汇丰阁茶楼,实践队采访了湖北龙行清江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江土家罐罐茶泡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胡东亚和另一位传承人左丹辉,详细了解了土家罐罐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全程观看并亲身体验了罐罐茶的泡制过程。胡东亚、左丹辉借助科技创新让土家罐罐茶非遗技艺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既保留传统本味,又焕发时代光彩。当罐罐茶在火塘边的陶罐中泛起琥珀金汤,茶汤里沉淀的不仅是清江两岸的云雾雨露,也是巴人先民传续千年的生活智慧和生活技艺,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动例证。
  赓续红色基因,茶韵悠长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
  长阳茶叶不仅有文化底蕴,更蕴含“红色基因”。据胡东亚介绍,革命年代,长阳土家人曾以茶叶贸易为掩护,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军秘密运输药品和物资,茶园成了掩护战士的“天然屏障”。如今,这种团结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正通过罐罐茶的传承得以延续——烤茶时的耐心守候,恰如革命年代的执着坚守;待客时的热情豪爽,正是土家人与人为善、团结互助的生动体现。当茶园里的五角星图案与青翠茶丛相映成趣,枝叶间摇曳的不仅是茶叶的鲜嫩,更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今天的罐罐茶已超越饮品本身,成为赓续红色基因、凝聚民族情感、激励奋斗精神的文化符号。
  坚持“两山”理念,绿色发展促振兴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原创性、标识性概念。
  值此“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实践队在胡东亚带领下考察了湖北龙行清江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龙舟坪镇两河口村的生态茶园与生产基地。曾经的两河口村,随着锰矿的开发,村民们富了口袋,但流经村里的沿头溪已不复往日澄澈,地下水污染愈演愈烈,严重威胁村民的饮用水安全。龙行清江公司助力两河口村转变发展方式,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罐罐茶从家庭习俗走向产业发展。公司负责产品生产、技艺传承与销售;合作社组织茶农种茶、采茶;农户则在技术指导下打理茶园。三者联动守护了绿水青山,但见茶园依山傍水,与清江画廊的优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带动了当地茶叶种植规模的扩大,让数百户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让一片片茶叶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金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两山”理念在长阳乡村的生动实践。
  聚焦乡村振兴,产业赋能显担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新部署,强调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实践队来到龙舟坪镇两河口村村委会,实地调研罐罐茶产业如何助力地方乡村振兴。该村依托罐罐茶等特色产业,构建了“农业+旅游+文化”的多元发展格局,并通过精准监测与分类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罐罐茶产业充分发挥了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特点,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来源,其产品通过电商、文化节等渠道走向更广阔市场,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文化、生态、产业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展现了非遗传承在激发乡村内生活力中的重要作用。
  文华学院党委宣传部实践队通过此次考察实践深刻感受到“非遗技艺不是‘老古董’,而是能活在当下、带动发展的‘宝贝’。”长阳清江土家罐罐茶正以非遗传承为笔、以红色文化为墨、以产业创新为纸,书写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交融共生的新篇章,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既扎根传统文化土壤,又汲取红色精神养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两山”理念的生动写照——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产业发展;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部署的生动案例——让非遗从"博物馆里的记忆"变成"百姓手中的财富"。(通讯员:雷洁 何灿 唐玮徽 孔凡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