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师生共上"九三阅兵"思政大课:在钢铁洪流中读懂"中国式相信"
202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湖北工程学院全校师生集体观看这场国家盛典,将阅兵现场转化为沉浸式思政课堂。师生们从受阅方阵的铿锵步伐中,深刻体悟到"中国式相信"的深刻内涵——这种相信,不是等待答案,而是成为答案。
钢铁长城与精神丰碑的时空对话
当由部队官兵组成的徒步方队迈着整齐步伐通过天安门时,该校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白思冉在教室动情地说:"从'小米加步枪'到'东风快递',这场跨越80年的检阅,正是对'为什么非要建一艘自己的航母'这一历史之问的最好回答。"
国防教育中心的学生们特别关注国产航母编队受阅画面。中心指导老师阚远亮说:"老一辈用算盘打出的'两弹一星',和今天我们看到的东风5C核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诠释了同一个真理——中国式的奋进,永远在创造不可能中的可能。"
从"愚公精神"到"复兴使命"的价值传承
"为什么甘愿用一生,为后来者寻一束不确定的光?"文学院主题班会上,学生们结合阅兵式中的网络安全方阵展开讨论。辅导员刘洋说:"新时代的愚公们正在芯片、航天、深潜等领域开山架桥,这正是抗战精神在和平年代的延续。"
该校"大学生记者团"学员集体创作了诗歌《成为答案》:"八十年里/那群填海治沙的人/把问号抡成铁镐/将不确定的光/锻造成北斗星座",成为特殊的"阅兵记忆"。
教育创新的"仪式感"探索
为深化教育效果,该校创新设计了"两个一"活动:
一份特殊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专业视角解析阅兵中的"中国智造"元素。
一次青春宣誓: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师生同步开展"强国有我"宣誓。
“山未移尽,海犹汹涌,我们,都听到了他们的回答,你可以走在我的前头,也可以走在我的后头,但如果你是我的同志,不必时时怀念,请走在我的左右。”当和平鸽群掠过"强军梦"彩车时,湖北工程学院的师生们正在将震撼转化为行动。这个民族不曾后退的路,正由新一代"愚公"继续开拓——他们用专业所学在实验室、在边疆、在基层,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成为答案"的新篇章。(通讯员: 汤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