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媒体战略协作,构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合作共赢”的育人新格局,助力202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新生夯实专业根基、拓宽实践视野,11月5日,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41名师生赴应城市,开展为期一天的认知实践暨“应有好物”推介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唐一纯带队参加,应城市融媒体中心全程协同保障。

本次活动由中共应城市委宣传部统筹指导,应城市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以“实地探访+沉浸式体验”为核心形式,紧扣“产业赋能、文化铸魂、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实践脉络,让播音新生在行走中触摸应城底蕴,在实践中锤炼专业素养。在应城市融媒体中心,师生集中观看了《这里是应城》《记者在路上》等专题片,全景了解了“一次采集、多元发布、全媒传播”的融媒体运行模式,直观体会到县级融媒体在讲述本土故事、传播地方声音中的关键作用,深刻感受到媒体融合发展的澎湃动能。
随后,师生一行先后走进国家汤池甲鱼现代产业园、湖北省级非遗黄滩酱油产业园,探寻特色产业的匠心传承与创新路径;实地调研汤池训练班旧址、市文化艺术中心,感悟应城厚重的红色历史与人文魅力;并深入汤池温泉、湖北番茄公社数字农场、城北联谊村等地,沉浸式体验农文旅融合与数字农业的蓬勃生机,为“应有好物”推介积累了丰富素材与实战经验。

此次认知实践不仅是一次专业启蒙,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专业”融合课。通过深入产业一线与媒体前沿,学生们对传媒行业的社会责任与职业素养有了更深理解。学生韦昀含表示:“今天走进演播厅,目睹一线工作者的专业状态,让我对记者和主播职业充满向往。”李欣源则对汤池甲鱼产业园“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生态养殖”的“一地两用”模式印象深刻,“这让我在书本上学到的乡村振兴理论变得可观可感”。

“传媒人才的培养必须扎根大地、贴近现实。”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唐一纯表示,应城之行让学生们直观看到理论如何照进实践,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打造更多“行走的课堂”,推动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孝感电视台《孝感新闻》主播龙羽也表示,此次活动让大一新生全面体验了融媒体采编播评全流程,是极为宝贵的认知实践锻炼,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专业学子走进应城、感知应城。

作为应城市融媒体中心与湖北工程学院合作的新起点,此次校地联动是协同育人的创新探索,为地方文化传播注入了青春动能。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研文化传播项目,为高校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平台与创作素材,实现教育成果与地方发展的双向赋能。此次应城之行,为湖北工程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子的传媒之路奠定了坚实起点。他们将以青春之声记录时代变迁,用专业镜头书写奋斗故事,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应城特色的道路上积蓄蓬勃力量,奋力成长为新时代合格传媒人。(通讯员:陈幸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