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长江职业学院“秀海大讲堂”第四讲:培育“红匠”人才赋能支点建设
2025-11-17 17:27:00
作者:
  11月14日,长江职业学院“秀海大讲堂”第四讲在武汉新城校区学术报告厅开讲,湖北省委党校李津燕教授应邀作题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专题辅导,紧密结合湖北使命,生动阐释“思政+科技”育人新模式,激发青年学子投身时代建设的使命与担当。
  红蓝交融:思政引领与科技创新的交响
  “秀海大讲堂”作为长江职业学院着力打造的特色科技讲堂,以校园湖命名,自今年5月启航以来,以其独特的“思政+科技”融合模式引人注目。讲堂通过邀请知名科学家、资深教授、工程师等走进校园,将党建引领的“中国红”与科技创新的“科技蓝”相结合,在每场科技主题报告前后,特设15分钟“思政导入”环节。由校领导及各院部书记组成的“思政导师团”,聚焦大国重器、关键技术突破等议题,将宏大叙事转化为生动育人素材,为后续的科技内容铺垫思想基石,深受师生欢迎。
  讲座中,李津燕教授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这一主题,从历史沿革、现实条件与发展前景三个层面,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的战略谋划与殷切期望。她深刻指出:“湖北是国家区域发展大棋局中关乎全局的‘棋眼’,其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工业底蕴和丰富的科教资源,赋予其建设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
  深学细悟:厘清“支点”的战略意义
  李津燕进一步详细阐述了“战略支点”的四重核心内涵:即构建从“九省通衢”迈向“祖国立交桥”的现代化交通枢纽支点;推动从“工业大省”转型为“制造强省”的产业升级支点;实现从“科教大省”跃升为“创新策源地”的科技创新支点;打造从“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的内陆开放新支点。她指出,湖北的每一步跨越都需要凝聚各方智慧与力量,尤其寄望于青年一代的智慧与奉献。
  职教担当:在“无缝对接”中找准接口
  长江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童静菊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是职业教育的职责所系、优势所在。她结合学校实践,描绘了长职融入湖北战略支点建设的生动图景:围绕鄂州花湖机场这一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学校联合鄂州市政府、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60余家单位,组建湖北省航空物流与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国家级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牵头成立鄂州市数字科技创新产学研基地,聚焦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计划三年内输送千名高素质数字技术人才。
  “我们不是时代的旁观者,而是不可或缺的建设者!”童静菊强调,学校正通过推动“博士工作室”进驻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与协同育人,强化人工智能等领域产学研用融合,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真本领,使教育成果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成长路径:从“听讲者”到“主力军”的蜕变
  面对“谁来执笔宏伟蓝图,谁去走通奋进路径”的时代之问,童静菊向在场学子发出号召,期望大家将个人成长轨迹精准嵌入湖北发展的快车道,完成从“听讲者”到“建设者”、乃至“主力军”的角色蜕变。她提出三条具体成长路径:一要铸牢“匠心”,树立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二要锤炼“匠技”,练就支撑发展的过硬本领;三要涵养“匠德”,培育敬业守信的职业素养。她鼓励学生们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师生为榜样,在实训中追求卓越,在竞赛中淬炼技能,成为支撑“湖北制造”迈向“湖北创造”的生力军。
  据悉,长江职业学院长期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匠”人才。面对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又红又专”的更高要求,学校经过十余年探索,已成功构建并实践了以“红色铸魂、科研赋能、数智驱动”为核心的“红匠”育人模式,有效破解了职业教育中“党建与育人”两张皮难题。该模式通过“联建筑基-文化浸润-实践熔炼”的价值引领体系,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专业教育;以“一纵两横、科研攻关”的协同机制,贯通教学、科研与产业需求;依托“一网一链一云”的数智评价共享机制,实现育人全过程精准画像与反馈。这一系统性改革已培育大批“根魂红、技能精、实践强、情怀深”的新时代“红匠”。(通讯员:张俊 邱贻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