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讲解制作流程
课堂伊始,实践团成员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向孩子们阐释废旧物品再利用的价值。从纸盒如何变身为可爱的“小狗”,到剪裁、粘贴、勾勒五官的每一个步骤,志愿者们边示范边讲解,将环保理念融入手工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老师,这个耳朵怎么剪才对称?”“我想给小狗画个笑脸!”孩子们的提问声此起彼伏,眼里闪烁着对创作的期待。
学生认真制作
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穿梭在课桌间,手把手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孩子。有的孩子专注于纸盒轮廓的剪裁,有的则和同伴交流着涂色技巧,废旧纸盒在他们手中渐渐有了“生命”——圆滚滚的身体、耷拉的耳朵、灵动的眼睛,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狗”跃然桌上。当孩子们举起自己的作品相互展示时,教室里洋溢着成就感与幸福感。
实践团成员指导学生制作
“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会创造,更懂得了珍惜身边的每一样东西。” 草原学校的老师感慨道。据了解,此次活动是湖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团通过创意课程将环保理念植入瑶乡孩子心中,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更在他们心里种下了绿色的种子。
合影留念
一堂手工课,连接起高校志愿服务与乡村教育实践。在虎形山瑶族乡的夏日里,这场“变废为宝”的实践,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亲手制作的快乐,更让环保的理念在瑶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通讯员:黄缨淇、姚锋、梁晶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