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河南省叶县教育体育局电化教育馆:公私合营实现全县“教育一朵云”
2020-08-07 14:46:00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作者:

  摘要:近年来,国家推进PPP模式,国务院、发改委及财政部门、教育部门也大力提倡校企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与运营,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投资和运营提供了良好政策支持。但由于PPP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该如何采用PPP模式进行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运营,保障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尚无成熟案例。本文结合叶县教育信息化PPP项目,对此模式进行思考。

  信息化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当前,全球大国都从国家层面发力教育信息化,无论是美国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英国的“下一代学习运动”,还是韩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工程”,都在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我国从上世纪末以来由政府投资先后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三通两平台工程、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并将教育信息化列入教育均衡县达标的基本要求,同时纳入对各地政府的考核,凸显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但由于教育信息化投入巨大,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域要达到规定的生机比、师机比、多媒体课堂全覆盖及城乡互动教学,投资需逾亿元,仅依靠县域财政一次性完成建设相对困难。但逐年分散建设,又造成无法统筹建设,由于建设周期过长,不少地区出现“边建边废”的恶性循环。同时信息化设备三、五年又进入更新期,追加投入压力巨大,这种分阶段投入、缺乏长效机制的建设方式难以发挥整体应用效益成为影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问题之一;再加上缺乏专业人员,日常维护尚可,但没有能力支撑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建设运维与推动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叶县概况

  叶县位于河南省中部,面积1387平方千米,人口88万,是河南省级贫困县。全县共有中小学校、幼儿园600余所,学生13万人、教职工近万人,是典型的河南省中等规模县域。近年来,叶县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托底工程,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推动教育复兴。叶县政府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复兴叶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举措,作为破解叶县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然而,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域如何全面有效实施,是摆在叶县人面前的难题。近几年,通过“改薄”和“薄改”等项目以及学校自筹资金,学校上了一些信息化设备,但由于分散采购,设备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无法整体规划,无法很好推动城乡互动和资源共享;另外老师对设备使用多以展示功能为主,设备功能无法全效使用,无法有效支撑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不显性。

  为推动叶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016年10月,叶县成立县域教育信息化推进小组,决定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

主要做法

  1. 顶层规划保先进

  首先,叶县吸取以前信息化建设的教训,充分意识到县域教育信息化要发挥效应,就必须通盘考虑、顶层设计,才能打通城乡,真正实现教育均衡,推动创新。为此,叶县聘请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及河南教育信息化资深专家等,共同为叶县教育信息化把脉会诊、进行顶层设计。

  2016年秋,在专家的指导和带领下,叶县历时3个月,对全县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了起底式全方位实地调研、对全县每所学校和幼儿园进行走访、和师生及部分家长进行面对面访谈,掌握了从学校管理者到应用者对教育信息化的一手需求数据,全面摸清了叶县城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真实现状。通过调研,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农村学校、教学点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存在着农村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派不出、教不好”,一批薄弱学校无法“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叶县教育发展。如何通过教育信息化破解诸多难题,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需求。

  在认真细致调研基础上,叶县召开了专家研究会、校长座谈会、老师座谈会,结合教育信息化由建设、应用融合的新趋势,初步编制了全县教育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按照“建设保先进、应用保效果、运营保长效”三个原则来统筹规划,结合以前的经验教训,不再把“建”放在首位,而是把应用与运营提升到与建设同等的地位。

  在建设方案上,叶县遵循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采取“云+管+端”的架构实现“教育一朵云”建设。

  首先,设计了强大的县级“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和数据中心。为防范产生新的信息孤岛,叶县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一个大平台”思路,把教育机构、学校、师生、家校的所有应用系统和资源、人人通空间,全部架设在县级教育数据中心,对外提供统一门户服务,确保应用在“一朵云”上。同时,在数据中心部署大数据指挥中心、全县教育评测系统、全县教育信息化设备监管系统、直播中心、巡课中心等,实现了对全县教育的全局性管理。

  其次,依托华为的教育城域网方案,设计了全县“一张网”全网可视化管理。采取全光纤连接的方式,把全县400余所中小学连接起来,建立了双路万兆到乡镇、千兆到校、千兆入班、无线全覆盖的高速教育网,保障了城乡互动教学、一校带多校、直播课堂等重型资源的应用效果。

  没有终端,就无法支撑应用。一次性规划了数千台多媒体设备和万台师生终端,实现了班级多媒体全覆盖,提升了师生用机比。在考虑满足广泛应用的需要,又考虑个性化发展需求,部分引入VR、STEAM、创客等系统。

  顶层方案的设计,为县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让叶县不走弯路、少走弯路。

  2.PPP 模式保长效

  方案有了,如何实施?叶县是河南省级贫困县,财力有限,钱从哪里来?同时,教育信息化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整体由地方自建,能否支撑和运营下去?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公共事业的PPP模式。PPP即“公私合营”,是指将原本由政府投资管理的公共事业,向社会资本开发,由社会资本和政府共同合作,开展公共事业的投资、建设、运营,通过社会资金缓解政府投入不足和解决政府专业性不强、效率不高的问题。从2014年以来,全国在财政部、发改委备案的PPP项目已达到20万亿元,已经成为支撑地方事业发展的重要模式。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指出:要坚持政府引导,鼓励社会资本、企业参与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发挥多方优势。

  经过反复论证,叶县各级各部门领导决策,选择了采取PPP模式来实施叶县的教育信息化工程。各级各部门领导一致认为,PPP模式是提升县域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与运营质量的最有效办法。

  首先,PPP模式能够确保“顶层设计”的实现。由于PPP项目投入资金体量大,可以对全县教育信息化工程进行整体建设,实现了“云管端”一体化,实现了“城乡互动和资源共建共享”。教育信息化在很多地区采取各县区自行进行建设的方式。但在这种模式下,如果分层次、分部实施,由于采购原因会造成县域内各区域使用不同的产品,其引入的网络运营商和采用的软件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无法实现区域间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不利于充分发挥地区性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效能。其次,叶县采取PPP模式进行全县范围内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各区域之间校园网络的互通和资源共享提供保障,对教学过程和教研以及学校间师生沟通交流、精品课程推送等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建设的成本,最终提高了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能。PPP模式通过对社会投资人的成本管理和其提供的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从多方面节约政府支出,提升项目产品质量。

  2017年,叶县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全部PPP评审和采购程序,选定了社会资本方。由社会资本方投资1.51亿元,建设叶县全域教育信息化工程,并建立运营团队,承担10年的运营服务,每年进行一次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支付费用。

整体方案

  叶县县级数据中心的建设是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云管端”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载区域教育“教学、学习、管理、考试、评价、资源”等业务的综合平台。

  目前区域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应用包括学校综合管理平台、师生成长评价系统、学校云门户网、财务查询系统、信息标准、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中心平台、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智能考试平台等基本涵盖所有涉及学校教研、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的所有应用系统,以上系统采用虚拟化的方式进行部署,采用刀片服务器为以上应用系统提供计算资源,通过虚拟化软件,完成计算资源的池化,可根据业务的计算需求分配计算资源。

  目前叶县辖区内的学校个人电脑和学生电脑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均衡的需求,且电脑主要是传统PC,日常的维护工作量较大,一旦出现系统问题,就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耗时较长,而且硬件比较统一,没有办法根据使用场景进行资源的优化使用。因此,本次数据中心的建设使用云桌面的形式来代替传统PC,同时结合协同办公系统、云桌面教学系统,提高办公和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全县‘一朵云’满足教学及办公各种场景,教师机、学生机全云化部署,同时按需快速发放桌面,缩短新应用上线时间,新知识随时可得,统一教学模板管理,换课效率提升50%”。

  根据对叶县县域教育城域网承载业务需求分析,本次叶县教育城域网承载网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实现了教育城域网架构稳定,网络层次清晰,关键链路备份,易扩展,网络集中管控,支持长期平滑演进,满足业务长远发展需求。

  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教育集中管理,稳定可靠的教育城域网是不可或缺的网络基础设施,叶县教育城域网构建了高带宽传输的区域网络核心骨干平台。从而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建设目标,支撑教育共享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的各种任务,承载教务办公自动化、学籍管理系统、互动课堂、在线点播、在线交流、在线考试评测等教学管理应用。叶县城域网核心交换机通过CSS2集群技术虚拟成一台交换机,从而简化管理,提升叶县教育城域网的可靠性。同时核心交换机集成无线AC功能,全网采用一种协议,实现接入交换机即插即用,降低信息中心老师日常工作中的管理复杂度并实现全区域范围的无线覆盖。建立教育城域网统一身份管理平台,为确保整体接入的可靠性及实用性,考虑到实际用户的维护能力和维护成本,降低用户接入风险,确保实际使用效果,本次整体采用集中式认证,实现全网各校入网人员的统一管控,实现基于用户身份的实名认证及差异化安全策略管控,满足《网络安全法》及公安部令第82号的核查需求。建立城域网出口安全平台,实现出口安全防控、入侵防御、应用流量控制等安全功能,与认证系统联动,实现基于用户实名的一体化综合安全管控策略,基于用户实名的权限管控,规范用户网络行为。本次出口安全建设需要考虑到防火墙、负载均衡、入侵防御、恶意代码防护,高级持续威胁(APT)检测等能力,通过下一代防火墙杜绝游戏、炒股、非法网站、P2P上传下载的管控及阻断、流量分配及控制等行为。为检测出利用0-Day漏洞、高级逃逸技术等多种技术组合的APT攻击,保护教育城域网出口免遭破坏,避免内部重要信息遭到窃取。本次城域网建设部署APT高级持续威胁检测设备,通过信誉扫描、实时行为分析、大数据关联等技术,分析和收集软件的静态及动态行为,实现对诸如勒索病毒软件等各种未知恶意文件的检测,有效避免未知威胁攻击的迅速扩散和学校核心信息资产损失。部署上网行为审计设备,实现对互联网访问行为的全面管理。在P2P流量管理、防止内网泄密、防范法规风险、互联网访问行为记录、上网安全等多个方面提供效方案。

  基于开放架构,实现对城域网IT资源(网络、无线、安全、服务器、虚拟化计算、存储、应用软件、机房设施)的统一管理。建设统一运维管理系统,提供多种应用,包括对多厂商的设备管理、资源统一管理、可视化的统一视图、全方位的故障监控。通过该系统,区域将建设一个整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和管理体系,对全网设备统一监控和管理,能够直观地看到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设备的状态及告警,全网设备信息和状态一目了然;最大程度简化信息中心老师的日常运维工作、配置和管理工作,实现接入设备和无线AP即插即用,同时降低多协议应用下的网络配置、运行复杂度,提升网络可靠性。

几点经验

  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采取PPP模式是新生事物,叶县使用PPP模式开展教育信息化工程,是一次崭新的尝试。

  1. 教育信息化PPP模式必须严格遵循程序

  PPP模式投入大、周期长、专业性强,一定要严格程序,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规程实施,防范法律瑕疵。一个标准PPP项目,必须通过《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评价》、《PPP实施方案》的评审,并纳入各省财政厅或财政部PPP项目库,才能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2. 要强化“资源为本,应用为王”的建设运营思想

  在PPP工程中,作为政府,希望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切忌重硬轻软、造成“空载运行”。叶县在项目中,要求PPP项目公司建立一个运维中心,在十年运营期中,长期提供教育城域网运维服务、校园网设备维护服务、应用系统管理与维护、资源开发服务、师资培训服务、教学研究服务等公共服务,只有运营公司参与了教育核心业务,才能保障运营的专业性,才能真正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生产力。

  3. 方案的完整可行

  方案可分为两部分完成:一是资本招标方案。此部分一定要根据本区域财政情况量力而行,不可“贪大”,不能成为当地财政的负担。但体量也不能盲目“减重”,否则就失去项目的意义;二是建设方案,建设方案更要切实可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必须有相关专家团进行论证,实施方案一定基于应用驱动这一方针下,既要考虑先进性又要考量本地区的应用环境,同时又要兼顾其完整性,要囊括所有涉教领域,使整个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能够整体推进,不留死角、空挡。

  4. 合作者的选择

  (1)由于PPP项目有比较长的运维期,因此一定要选择具有“开放、包容、共享”这样核心企业文化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企业的规模和融资能力只要足够支撑项目运营就好,更重要的是专业性和合作。双方的结合一定是如虎添翼,切不可成为羁绊。

  (2)合作企业或者运维团队必须熟悉基础教育领域,基础教育信息化项目的运维不仅是信息化技术层面支持,更是诸多应用的运维,例如;资源库建设、智慧课堂、教师成长档案建立等等,这些应用软件要适合教育行业的习惯,不是“给什么用什么”而是“用什么给什么”,必须能够为教学一线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支持,能够为教研支撑,能够为学校管理提供帮助。

  推进县域教育信息化是国策民生的要求,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城乡的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任重道远。区域教育信息化采取PPP模式,是一种有益尝试,必将对实现城乡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