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雷朝滋:谋篇布局疫后教育信息化发展
2020-08-07 10:43:00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作者:

  7月24日,以“新趋势、新业态、新格局”为主题的CIEC2020(第五届)中国互联网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近万人通过云端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发表《以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成功实践为契机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报告,以下为演讲全文。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参加2020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教育大会。今年会议的主题是“新趋势、新业态、新格局”,这个“新”字,恰恰印证了2020年在中国教育乃至世界教育发展史上是一个标志性节点,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年初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教与学的主阵地从实体课堂转移到网络上,无意间触发了一次全球性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形势下,教育系统携手社会各界勠力同心,以教育信息化多年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以“且行且修正”的积极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厚积薄发,化危为机,实现了全国近3亿师生有序开展在线教学,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教育答卷。下面,我谈四点想法。

  一、科学研判、统筹部署,以信息化支撑“停课不停学”

  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部党组统筹疫情防控和“停课不停学”工作,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有序开展,打响了一场“停课不停学”的攻坚战。

  一是统筹部署,指导开展在线教学行动。教育部成立专项工作组,研究制定“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基教、职教、高教、教师、网信等领域就做好相关工作印发了系列指导性文件,指导各地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协调工信部、电信运营商和社会企业提供网络带宽、云服务、免费手机流量等服务,做好教学平台的运行保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密切合作,多次介绍中国应对疫情开展“停课不停学”的做法,提供中国方案,并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

  二是各地迅速响应,科学组织在线教学有序实施。各地迅速组织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做好线上教学工作;统筹利用电视和网络平台资源,保障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要;注重课程学习与防“疫”教育相结合,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引领;用好本地资源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为学生居家学习提供托底服务等。针对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采取送手机、送教材、加基站、免流量等举措,保障困难学生在线学习需要,同时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人群的教育关爱与帮扶工作。

  三是师生积极行动,主动探索拓展有效教学途径。广大学校闻令而动,迅速组建在线教学工作小组,开展教师在线培训和教学指导,实时跟踪教学质量,保障“停课不停学”的顺利开展。广大教师转变观念、开拓思路,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在线教学,加强网络家校共育,帮助解决学生在线学习的困难。广大学生调整心态、积极适应,克服困难进行在线学习,锻炼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广大家长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协同推进,为“停课不停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二、深耕多年,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这次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超大规模在线教育的有序实施,是一次“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创举,这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多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

  一是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和应用水平显著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截至2019年底,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98.4%,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比例超过90%,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全国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突破1亿个,同比提高31.6%,将近半数的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和教研。

  二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机制逐步建立。“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整合开发学科基础性资源6948学时,通过卫星和网络两种方式免费播发给农村中小学,帮助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建设203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91门,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的人数达1.26亿人次。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推动形成“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其他教师”的格局,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

  三是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接入上线各级平台169个,384家应用服务商参与体系资源汇聚工作,体系空间登录994.6万人次、应用访问约3亿人次,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在平台支撑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疫情期间有6个企业平台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支持平台清单。

  四是学校教师队伍整体信息素养得到普遍提升。完成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1000万人培训,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大力推进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培训。教育部连续4年举办职业院校和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累计培训2.9万人。

  三、分析问题、查找不足,深刻认识大规模实践的重大意义

  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果经验弥足珍贵,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线教学形态单一,教学模式创新不足。二是质量保障能力较弱,在线教学效果与线下“实质等效”还有差距。三是技术支持能力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仍需加强。四是教师信息素养仍显不足,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总的来看,信息技术在这次全球大规模在线教学社会实践中,发挥了技术支撑的重要作用,扮演了引领变革的关键角色。

  这次大规模在线教学社会实践,正在触发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变革;基于网络的混合式学习,正在成为新型的教育组织方式;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转换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促进教育系统各要素重组,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创新,实现对教育的理念重塑、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构,逐步形成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个性化发展的“互联网+教育”新形态。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从战略高度,从历史、理论、逻辑、实践的维度,深入思考这次在线教学对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启示,特别是要把握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的趋势,把这次大规模实验转化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四、总结经验、巩固成果,谋篇布局疫后教育信息化发展

  这次大规模的“停课不停学”,不仅有效抵御了疫情给教育系统带来的冲击,为“战疫”大盘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还将给中国教育变革留下新的基因,搭建新的起点。在后疫情及疫情后时代,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革。因疫情所迫的“停课不停学”,客观上加速了教育工作者思想和理念转变的进程,认识到信息化已经成为变革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品质的内生变量。但是,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在主观上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要坚决避免“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停在过去时”的现象,充分认识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更加人本、开放、平等、可持续的教育新生态,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网络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了建设教育专网的重要性。教育部正在会同工信部研究制定教育专网建设方案,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建成覆盖全国的快速、稳定、绿色、安全、可管可控的国家教育专用网络,通达各级各类学校和农村教学点,支持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支持在线教育高质量健康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三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疫情突发倒逼教师做出改变,以适应在线教学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触发教师角色的转型,教师的能力标准将被重新定义,信息素养与学科能力已成为教师素养的“双核要素”。疫情后教师将无法回到从前、也不该回到从前。教育部将继续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帮助教师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和创新教学的方法策略,有效提升广大教师在线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估的综合能力以及自主研修能力。

  四是推广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将越来越不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未来的教育,将更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达成规模化培养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统一。疫情后要坚决避免恢复如常、一切照旧的情况,切实推进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常态化应用,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重塑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方式,以此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个性化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补上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

  五是创新教育服务供给新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多元协同参与的教育供给,供给内容需要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推进各类灵活多样的供给方式。把握好“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探索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新路径,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和教育发展生态,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服务。

  总体来看,全国范围内成功实践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在短时间内形成如此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同时,这也有赖于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近10年来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是政府、学校、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向为此付出辛苦努力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疫情让我们经受了考验,在线教育更加受到社会关注,“互联网+教育”日益深入人心。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教育信息化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还有许多新的挑战、新的问题要共同面对、深刻探讨、乘势而上。本次会议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共谋发展,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为中国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变革赋能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