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红色宣讲燃星火,赋能乡村绘新篇——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红色陵青”实践团队赴海安南莫镇开展红色宣讲
2025-06-30 17:24:00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通讯员:毛艺蓉 杨元逸)为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文化振兴,6月25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红色陵青”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海安市南莫镇校林村,通过“板凳课堂”红色宣讲、寻访“南莫好人”等形式,将生动的红色故事与时代精神送入乡村,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奋进力量。

  在村文化广场搭建的“板凳课堂”上,团队成员围坐村民身旁,用质朴亲切的语言讲述英雄事迹与匠心传承。抗战老兵景克圣的铁血传奇令人动容:21岁参军,历经淮海战役、抗美援朝枪林弹雨,多次与死神擦肩。在朝鲜战场,他所在工兵连遭空袭伤亡惨重,他被炸晕掩埋后侥幸生还,却无畏坚守,无私传授经验帮助新兵脱险,战后更主动留守参与重建。一枚和平纪念章,无声诉说着峥嵘岁月与国家荣光。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秀芳的故事则展现了红色匠心。团队成员杨奕以诗意的语言描述其艺术人生:13岁结缘扬州剪纸,师承大师张永寿,指尖绽放千年非遗光彩。她更创新求变,开设“非遗课堂”,以“剪纸+微党课”形式生动呈现党的百年征程;创作剪纸动画演绎《红船精神》,将高铁、航天等时代符号融入传统艺术,让红色基因在非遗技艺中焕发新机。当看到其作品走向世界,“强国有我”的立体剪纸流转生辉,村民无不感慨:“这才是活着的非遗,守住了传统,更听见了新时代的脉搏!”

  实践团队的足迹并未止于宣讲台。团队成员在南莫镇遇到了众多南莫好人,其中让团队成员们印象最深刻的则是校林村老党员、被誉为“南莫好人”的村级保洁承包人韦荣真。63岁的他,虽身患高血压多年,却十年如一日坚持“早到迟退”。发现冬季道路结冰易致村民滑倒,他主动将工作时间提前至清晨六点,默默清扫,守护村民安全。他寄语大学生:“要扎根基层,不怕苦累,踏实做事,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打通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团队成员仇晶晶深受触动:“韦爷爷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党员的担当,他扫净的不只是道路,更是连接民心的桥梁。”

  团队成员姚志远分享感悟:“面对面聆听景爷爷的烽火岁月、张奶奶的指尖匠心、韦爷爷的默默坚守,让我们深刻理解了‘红色’不仅是历史的颜色,更是奋斗的底色、奉献的本色。把他们的故事讲出来、传下去,是我们青年的责任。”指导老师成容容总结道:“当红色基因与匠心精神、好人品格深深融入乡土肌理,必将生长出坚韧不拔、充满活力的文化新枝。此次实践,正是为了点燃这传承的星火。”

  未来,他们将继续带着精心准备的红色故事与时代强音,走进更多乡镇社区,让红色星火在基层燎原,以青春之声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精神动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