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新宣讲,筑牢防诈“防火墙”
针对银发老人信息闭塞、对他人信任程度高、易产生孤独心态等特点,金融学院志愿服务队(下称“服务队”)依托所学专业知识,设计了约30分钟的《银龄防诈必修课》宣讲课程。课程结合真实案例,剖析“保健品骗局”“投资返利陷阱”“冒充公检法诈骗”等12类高发骗局,手把手教授“四不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不点击)。课程特别设置“诈骗情景再现”环节,志愿者扮演诈骗分子与老人现场互动,通过角色反转让老人直观识别话术漏洞。针对儿童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弱、易轻信陌生人等特点,服务队创新打造“防诈小卫士”成长计划,将防诈教育融入暑期生活。原创制作了《西游防诈记》动画短片,以孙悟空、猪八戒等经典角色为主角,演绎“网络游戏充值陷阱”“虚假中奖信息”“冒充老师收费”等校园高发骗局。动画通过“三不原则”口诀(不透露密码、不点击链接、不轻信陌生人)传递防诈要点,向社区儿童传授防诈知识。
二、寓教于乐,增强防诈互动性
为打破传统宣讲的单一模式,服务队针对老年人与儿童群体的特性,设计系列沉浸式互动场景,让防诈知识从“被动输入”转为“主动探索”。“防诈问题大转盘”小游戏吸引了众多老人参与。老人们转动写有不同诈骗类型的转盘,回答正确对应防范措施,即可获得定制的防诈帆布袋。针对儿童热爱游戏为主导方式的学习特点,服务队制作了防诈套圈小游戏,将常见的儿童防诈标语(如“冬瓜黄瓜小南瓜,不要做被诈骗的傻瓜”等)图文并茂地印制在地面的标识牌上。孩子们通过投掷套圈,套中哪个标识牌,即可获得冰箱贴、文具、钥匙挂件等实用小奖品。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争相排队参与,在投掷的专注与答对后的欢呼雀跃中,轻松记住了“不轻信陌生人”“不随意扫码”“转账前必须和家长确认”等关键防诈要点。
三、户外行动,提升防诈覆盖面
为进一步扩大金融防诈知识的普及半径,服务队突破社区场域限制,将宣传阵地延伸至星海湖公园、苍梧绿园等户外人群密集区,通过“定点+流动”的立体化宣传模式,实现防诈宣传从“精准滴灌”到“全面覆盖”的跃升。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搭建立“金融防诈驿站”,布置好咨询台、宣传展板与道具材料。市民可自愿参与“防诈知识快问快答”,答对题目后即可领取定制版防诈帆布袋。这种“即停即学”的模式吸引了晨练老人、带娃家长、过往游客等不同群体,两日的户外活动,发放资料共计150余份,解答咨询110余人次。“原来诈骗手段这么多变,今天的活动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参与户外宣传的李爷爷感慨道。
本次“金暖银龄,智护未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是江苏财会职业学院金融学院学子将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实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次生动诠释。活动的圆满完成,不仅有效提升了400余名服务对象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深植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