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昌工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线上评估启动会
2025-05-14 09:56:00

  5月12日,南昌工学院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线上评估启动会,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张安富,副组长新余学院副校长周书民,以及全体审核评估专家组成员、项目管理员、秘书组成员在线参加会议。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汪立夏,江西省教育厅教育督导处处长、厅副总督学何永明,江西省教育评估监测研究院副院长罗运锋,江西省教育评估监测研究院干部王洁,南昌工学院全体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党政负责人参加线下会议。会议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副校长徐九南主持。


  南昌工学院党委书记、督导专员洪跃明致欢迎辞。他指出,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牢固树立“不管公办民办都是党办”的政治自觉,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强调,新一轮审核评估既是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学校高度重视,积极部署推进自评自建工作,一是全力支持配合各位专家,无条件服从服务于审核评估工作;二是全力做好后勤服务保障,为审核评估提供最优工作环境,确保审核评估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他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帮助学校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汪立夏充分肯定了学校近年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和取得的成效。就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一轮审核评估的重要意义。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统一部署要求,积极探索,主动作为,真正发挥教育评估对教育强国的支撑作用;二要抓住评估契机,切实推动学校高质量稳步发展。学校要以此次评估为契机,紧扣新一轮审核评估的“五个变化”,把握评估的内涵要求,对标第二类第三种的评估类型和指标体系,结合我省高校分类管理改革和分类评价的要求,开展好自评自建和持续改进工作,切实把评估工作成效转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三要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整改工作落地见实效。要做好评估结果运用的后半篇文章,努力解决“评估最后一公里”问题,认真梳理和分析专家们所提的问题和建议,以制度性建设,来保障本科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地位、来整合校内各种资源,使学校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质量主体责任,将审核评估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强内涵、优特色、促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南昌工学院力量。


  会议第二阶段由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张安富教授主持。张安富从评估理念、评估目的、评估任务、评估方式和专家组的承诺五个方面介绍了专家组的工作任务和审核评估相关要求。他指出,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是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对我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是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十分重大。他表示,专家组将本着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的工作宗旨,按照江西省教育厅的要求,对标评估指标体系执行审核评估流程,秉持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态度,全面考察、整体判断、客观评价、坦诚交流,努力完成好这次审核评估任务,为南昌工学院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专家的智慧和力量。


  南昌工学院校长康灿华作自评报告补充汇报。他系统汇报了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实践、创新举措及未来规划:学校坚持应用导向,深化产教协同育人体系;以产业需求为核心,优化专业布局与内涵建设;强化双师队伍建设,筑牢应用型人才培养根基;以服务师生为宗旨,整合资源打造创新发展平台;夯实办学条件基础,推动校城融合发展。他表示,学校将以此次评估为新的起点,聚焦实施产教融合深化、特色品牌提升、服务地方发展“三大工程”,全力打造跨越式发展新引擎,他真诚期待在各位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优化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会议还观看了学校宣传片《五色南工“欢迎您”》。根据评估工作安排,线上评估启动会后学校将开启为期两周的线上评估。学校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深入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工作方针,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为加快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担当作为。(来源:南昌工学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2025-04-30 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