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电信学院“薪火乡传”实践队 绘伞传薪探曲白:在非遗与红韵中镌刻青春印记
2025-07-04 10:17:00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并助力广大青年学子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26日,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薪火乡传”社会实践团队满怀热忱,走进吉安市永新县曲白乡院下景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油纸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活动。


  活动伊始,油纸伞非遗传承人罗银祥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了油纸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我们从中了解到,一把看似普通的油纸伞,其制作过程极为繁复精细。从原料选取到成品,需经历选竹、拼架、穿线、贴纸、绘画等数道严谨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非凡智慧。

  为推动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罗银祥以“非遗+红色”为创新点,深入探索传统油纸伞工艺与红色文化元素的融合路径。在他的指导下,队员们开始尝试绘制油纸伞。伞面上,队员们以颜料为墨,以巍峨青山为苍劲底色,绘出线条刚劲的井冈山碑;鲜艳红旗迎风舒展,成群飞鸟掠过山峦,为画面添上蓬勃生机。山、碑、旗、鸟相互映衬,既展现出井冈山的雄浑壮美,又传递出革命精神生生不息的深刻寓意,让传统油纸伞焕发出独特的红色文化魅力。


  此次活动,实践团队以脚步丈量非遗魅力,以画笔勾勒红色精神,在油纸伞的方寸之间,实现了非遗文化与红色基因的深度交融。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创新实践为桥梁,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让红色精神在青年一代的传承与弘扬中薪火永续,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来源: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文:詹嘉萍;文:吴诗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