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南昌师范学院组织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教育学院和美术学院师生代表组成的书院文化分队,在校党委书记王金平的带领下,走进“天下书院之祖”——庐山白鹿洞书院,沉浸式开展大思政课,在追寻千年文脉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赓续育人初心、汲取奋进力量。校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常颖,党委(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审计处、教育学院、美术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沿着五大院落行走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
在白鹿洞书院,师生在王金平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书院大门、棂星门、明伦堂、御书阁、延宾馆和文汇堂五大院落,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洗礼与思想升华之旅。
活动伊始,王金平以“世界最早的大学在哪里?”的互动提问引发思考,带领师生走近这座拥有1100多年历史的千年学府。他强调:“在节奏飞快的信息时代,我们为何仍要走进这座古老书院?正是因为这里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根脉,是青年智慧与心灵的精神高地。”
在庄严肃穆的棂星门前,师生们聆听了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历史故事。王金平引导大家深入思考:“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他指出,朱熹倡导的“修身明德、服务家国”以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学问之道,历经八百年依然光辉璀璨,激励青年学子做到知行合一、立德为先,不断锤炼品格、增长本领,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御书阁,大家聆听南宋哲学家陆九渊“心学”思想,激发青年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延宾馆,师生们共同学习胡居仁“仁爱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刻体会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人格塑造和精神引领。
通过实地走访与沉浸式学习,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书院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汲取奋进力量,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深入解读江右书院系列作品 推动书院文化传承创新
在白鹿洞书院核心讲学场所——明伦堂,王金平为师生们系统解读了我校编撰的《江右书院》系列丛书和《江右书院冠华夏——江西书院文化及现存书院画册》,深刻阐释了江西书院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王金平指出,江西是中国古代书院最为集中的地区,《江右书院》丛书作为学校多年书院研究的重要成果,集结了美文、图文、论文、轶文、诗文五本单行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兼具学术价值与普及意义,生动展现了江西书院的历史脉络、人文精神和活态传承。
他强调,丛书和画册不仅为江西书院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同学们在暑期大思政实践中感悟传统、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提供了重要资源。
在文汇堂,王金平代表学校向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邹菲和白鹿洞书院管委会主任杨德胜赠送《江右书院》丛书和《江右书院冠华夏——江西书院文化及现存书院画册》。他表示,希望通过这两套作品,让江西书院文化“活化出来、传播开去”,不断滋养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
思政课堂行走大地 青春使命挺膺担当
在文汇堂,王金平还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他将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抗战历史与白鹿洞书院千年文化相结合,生动阐释了“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深刻道理。他指出,七七事变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强国必须强文化。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苦难而不倒、不断奋起,靠的不仅是经济力量,更是文化自信和精神力量的支撑。他勉励青年学子要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重任,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王金平结合书院文化和育人使命,对青年学子提出建议:要志存高远,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勇担时代使命。要德行为先,坚守仁爱初心,做品德高尚、温暖有光的人。要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应用于实践。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善于实践,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力量。要奉献社会,自觉将青春奋斗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绽放青春光彩。
王金平强调,白鹿洞书院不仅是一砖一瓦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代又一代教育者、学子们精神的起点、心灵的灯塔。新时代青年应当以此为起点,赓续中华文脉,挺膺时代担当,谱写青春华章。
教育学院院长、江西省书院研究会会长张劲松教授表示,白鹿洞书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大思政课的重要实践阵地。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润心,充分发挥书院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师德涵养和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价值,深入挖掘书院精神的时代意义,推动其有机融入教育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育人实践,努力培养更多具有人文情怀、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新时代教师。
实践队员、教育学院肖元德同学表示,通过此次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我们走进了千年白鹿洞书院,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将自觉学习、传承和弘扬江西书院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涵养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新时代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民教师。(来源:南昌师范学院;文:王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