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药都樟树,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草木芬芳。7月6日,江西财经大学赴江西樟树实践团走进中国药都中医药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樟帮”文化寻根之旅。在这里,江财学子不仅触摸到樟帮千年药香沉淀的厚重历史,更在“刀刨之声”的回响中,深刻领悟了樟帮那份历久弥新的匠心与精神传承。
匠心传承:方寸之间见真章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实践团成员们驻足于一件件古朴厚重的炮制工具前——寒光内敛的片刀、造型独特的榨汁凳、细密如发的百眼筛……这些樟帮制药师赖以成名的“老伙计”,无声诉说着“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在互动屏幕前,讲解员轻点屏幕:“看,这味生附子正在经历‘水火共制’的蜕变。”“为什么需要这么复杂的炮制?”团员赵睿文不解地问。“就像凤凰涅槃,”讲解员微笑解释,“剧毒的生附子经过盐水浸、甘草煮、姜汁炒等十二道工序,毒性大减,却让回阳救逆的功效倍增。”赵睿文凝视着屏幕上跳动的火苗,轻声感叹:“原来每一味中药,都是先人用智慧书写的生命密码。"讲解员点头:“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功夫,让“樟帮”文化穿越千年依然闪耀。你们触摸的不仅是屏幕,更是一代代樟帮制药师薪火相传的匠心。”
“樟魂”永续:“樟帮”文化铸就百年基业
博物馆内丰富的图文史料,将“樟帮”文化的内在筋骨生动铺陈。从“一个包袱一把伞,出门当老板”的筚路蓝缕,到“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业界盛誉,其崛起密码正是由“务实、诚信、坚韧、团结”四维“樟帮”文化合力铸就。为练成“白芍飞上天”刀刃上特殊的月牙形磨损,是老师傅们“务实”的见证;从泛黄的契约字据中,读懂了樟帮商人“一言九鼎”的“诚信”风骨;“赤膊草鞋去,长袍马褂归”,在药码头樟帮情景雕塑前,感受到他们肩挑百斤、跋涉山川的惊人“坚韧”;而药帮间互通有无、协作共赢的古老行规,则深刻诠释了“团结”如何成为撬动整个樟树药市繁荣的支点。
实践团走进樟帮故里,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江财学子观摩浸润岁月的老器具,在片刀与碾槽的轻吟中,聆听匠心传承的古老回响。这是一次文化基因的唤醒:“樟帮”文化如一味良药,在青春血脉中温润渗透。那些镌刻在器具上的精神品格,沉淀于工艺中的生命智慧,正化作新时代的文化密码。药都晨雾中,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古法炮制与数字技术交融,淬炼出文化传承的新可能。在这方药香浸润的红色土地上,青春与文明双向奔赴。实践团播撒的文化火种,必将让“樟帮”文化穿越时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精神力量。(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文:郭馨然、郑宛芊;图:张瑜、万紫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