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月3日,南昌工学院“遂川红迹”实践队联合遂川县茶都社区、遂兴社区开展“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活动。实践队来到茶博园小区儿童之家开展暑期公益课堂活动,依托专业优势,将前沿信息技术与红色文化教育创新融合,为社区青少年带来沉浸式科技体验与红色文化启蒙,构建起跨学科实践育人新范式。
AI绘画激发创意 童心绘就未来图景
活动现场,实践队以“科技赋能想象”为核心设计教学模块。在AI绘画课堂中,队员们引导小朋友通过自然语言指令驱动人工智能绘图工具,将天马行空的创意转化为数字画作。“我画了会飞的机器人”“我想让森林里的小动物开派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在AI技术加持下被具象化,课堂成为科技与童真碰撞的创意场域。
图形化编程启蒙 播种数字时代种子
随后开展的Scratch图形化编程教学,以“让画面动起来”为切入点,通过模块化指令组合,带领孩子们完成简易动画创作。实践队采用“理论演示+实操指导”模式,分解编程逻辑为可视化模块,帮助零基础的小朋友理解“条件判断”“循环语句”等编程概念。当自主设计的卡通角色在屏幕上完成指定动作时,现场发出阵阵欢呼,编程思维的种子在实践中悄然萌芽。
3D建模传承基因 红色IP焕发新机
最具创新性的教学环节,是实践队展示的3D建模红色文化IP衍生品。实践队以农民县长王次淳的历史形象为原型,通过三维建模技术还原革命先辈风采,衍生出兼具艺术性与教育性的数字文创作品。
从一维线条到二维平面再到三维模型的创作演示,不仅展现了信息技术的进阶魅力,更通过“数字还原历史”的方式,让红色文化以可感知、可交互的形态走近青少年。
本次暑期公益课堂是“遂川红迹”实践队“科技下乡”和“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遂川红迹”实践队将持续深化“科技+红色”教育模式,推动高校实践育人与红色文化传播的深度融合,让青春实践在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基层教育中绽放光彩。(来源:南昌工学院;文:刘辉;图:杨馨怡、邹杨兵)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