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引导村民积极践行垃圾分类,7月1日,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行知实践队深入江西省峡江县桐林乡周边村开展万校进千站“绿色赋能乡村,分类引领文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创意宣传、知识普及与实践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将垃圾分类理念融入乡村生活,为桐林乡村振兴注入生态新动能。
精准调研赋能,破解分类难题
在桐林乡周边村,实践队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形式开展深度调研,数据显示,当地70%以上村民对垃圾分类政策有所了解,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分类标准模糊、处理流程不熟悉等问题。针对调研结果,队员们创新推出“分类知识问答”、“模拟投放游戏”等互动形式,用方言讲解分类技巧,现场演示厨余垃圾堆肥方法。实践队成员在宣讲过程中根据村民的问题与难处提供相应的解答与建议,与村民共话文明乡村的美好未来。村民们积极响应,对垃圾分类理念纷纷表示认同,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十分支持,表示出要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村庄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创意宣传入人心,绘就环保新画卷
实践队员们化身“绿色信使”,以田间地头为画布,以环保理念为颜料,绘制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垃圾分类宣传画图。队员们巧妙地将四色垃圾桶、可回收物标识等元素融入乡土风情画卷,用通俗易懂的卡通形象和顺口溜传递分类知识,在宣传走访中,实践队成员们与小朋友们进行交流,巩固了小朋友们对于垃圾桶颜色的认知,帮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实行垃圾分类。正如实践队员们在活动总结中所言:“垃圾分类不是终点,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起点。”
此次垃圾分类的宣讲调研活动,利用所学专业的优势,把所学专业知识和志愿服务经验用新的理念和传播方式,宣传垃圾分类,以知识赋能乡村振兴,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以青春之力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的乡村新图景。(来源: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图:欧阳连花;文:夏蕊)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