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6月26日,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行知实践队走进井冈山实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儿童追逐梦想。
防溺知识进课堂 安全意识驻心间
在井冈山实验学校二年级四班,实践队采用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趣味教学法,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队员们借助卡通图片,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解防溺水“六不”知识,着重强调“不私自下水”的重要性。“发现有人溺水,自己不会游泳应该怎么办?”……在知识竞答环节,学生们踊跃举手、积极抢答,现场气氛热烈。实践队队员结合真实案例,剖析溺水事故的成因及后果,并传授“呼救、抛物、报警”等科学救援方法,引导孩子们树立“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理念。课程尾声,全体学生在实践队队员的带领下,高声宣读防溺水“六不准”。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井冈山实验学校开展防溺水知识宣讲活动。欧阳连花摄
图为井冈山实验学校学生积极抢答。欧阳连花摄
心理健康教育 呵护青春心灵
以“心理健康教育,呵护青春心灵”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校园展开。实践队从“心灵初认识”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心理健康的定义,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内心世界。活动中,“房树人测试”环节备受关注,让学生直观感受绘画与内心情绪的关联。借助“情绪温度计”理论,队员们分享应对消极情绪的实用方法,传授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沟通技巧。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学生们在轻松氛围中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情绪调节和人际沟通技能,为青春成长注入温暖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井冈山实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欧阳连花摄
诗词古韵赏析 传承文化之美
在古诗词鉴赏课堂上,同学们跟随实践队成员走进《咏柳》的诗意世界。多媒体展示的春日柳树画面,让孩子们直观感受诗中描绘的婀娜多姿。宣讲人逐句解读,剖析“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精妙的比喻手法,品味诗人用词的匠心独运,同学们踊跃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在背诵环节,多位同学自信走上讲台,清晰流畅地背诵赢得阵阵掌声,让古诗词的韵味在孩子们心间流淌。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井冈山实验学校开展“典耀中华”主题活动。欧阳连花摄
毛笔书写课堂 墨香传承文化
在井冈山实验学校二年级三班,通过沉浸式教学带领学生感受传统书法魅力,细致讲解“点、横、竖”等基础笔画,结合“逆锋起笔、中锋行笔”的传统技法,将书法艺术化作生动的语言,并通过“五指执笔法”的现场示范,让学生们直观掌握握笔姿势与运笔技巧,引导学生在书写中感悟“一撇一捺见风骨”的文化精髓。在互动环节中,孩子们争相上台书写自己的名字,活动现场墨香四溢,宣纸上的横竖撇捺虽显稚拙,却透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井冈山实验学校开展毛笔字课堂。欧阳连花摄
精准掌握推普实情 深化教育服务功能
实践队通过线下访谈与线上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井冈山实验学校及周边农村地区的普通话使用情况进行系统调研。针对农村群众语言需求,实践队开展“推普技能+”培训,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教学等形式,教授常用生活用语、职场沟通技巧及应急表达能力。同时,结合“典耀中华”读书行动,同井冈山实验学校师生共同诵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语言文字工作与教育服务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井冈山实验学校开展“推普技能+”培训活动合影。欧阳连花摄
此次“三下乡”支教活动,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行知实践队用知识传递温暖,以行动点亮希望,助力乡村儿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也让“三下乡”精神在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上熠熠生辉。(来源: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图:欧阳连花;文:夏蕊)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