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知行青年践初心,城门乡土绽华彩——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校地共建实践纪实
2025-07-07 10:08:0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暨2025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的号召,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知行青年,萤火筑梦”社会实践队深入探访九江市柴桑区城门街道,在产业调研、乡医交流、环境整治与非遗传承中践行青春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力量。

  一、走进党建乡贤馆,播撒服务暖心光

  实践队首站抵达城门乡贤馆新时代实践站,见证基层治理的温暖图景:免费午餐暖胃暖心,集体生日会洋溢岁月温情。社会爱心人士捐赠数千元善款,为实践站运营提供坚实支撑。在党建服务中心,队员与街道办党员干部围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议题座谈交流,邓主任分享基层经验,队员结合专业建言献策,推动理论知识与乡村实践深度融合。



  二、融入黄酬文化中,共筑互动温情桥

  实践队在黄酬门与当地阿姨共舞打鼓,队员们手持鼓槌融入民俗活动,鼓声与笑声交织,青春朝气与乡土热情碰撞,不仅搭建起代际情感桥梁,更让民俗文化在青年参与中焕发生机,使队员体会到乡村文化的温度与活力。



  三、白合沃土兴产业,知行脚步踏新程

  实践队探访白合村生态产业园,在智能温室中见证了黄色番茄、鲜食玉米等特色果蔬的科技培育成果。队员们在村干部的讲解下,深入了解了产业园内智能温室、自动化种植设施等科技应用场景,以及“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该模式通过流转闲置土地,打造出集高效农业生产、观光旅游、研学实践、劳动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基地,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更以知识活力与文化内涵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吸引着外界的关注。



  四、聆听国防古今史,筑牢国安雄心魂

  实践队踏入国防教育展厅,聆听我国国防建设从筚路蓝缕到世界前列的跨越历程。观摩导弹模型、航天装备与辽宁舰仿真模型,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英模事迹。国防科技的发展成就与英模精神激励队员厚植家国情怀,深刻认识到青年一代守护国家安全的历史使命。


  五、四十余年医者路,一颗赤子为民心 

  队员们拜访在白合村坚守乡村医疗40余年的“九江好人”陈明钦,听闻他深夜诊断急性脑膜炎患儿、为困难群众免费治疗的事迹。陈明钦“干一行爱一行”的寄语让队员深受触动,立志学习其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六、移风易俗入民心,文明新风润乡土 

  实践队开展环境整治与移风易俗活动,分组清理城门街道垃圾,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深入社区发放问卷并开展访谈,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反对铺张浪费等理念。活动中,村民主动参与文明习惯交流,实践队以环境“塑形”与文明“铸魂”双重举措,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助力乡村文明风貌提质升级。



  七、探寻指尖根雕艺,传承非遗文化心

  实践队探访金兰村根雕艺人赵宋珍,聆听其跋涉百余个山头取材、数十年坚守创作的故事。赵宋珍现场演示根雕技艺,队员在指导下尝试雕琢木料,从生疏到渐入节奏,体悟“慢工出细活”的匠心,明确非遗传承的责任与使命。



  八、山歌传唱展风采,文化传承谱新篇

  实践队在乡贤馆开展“柴桑风情秀,山歌绕心头”活动,欣赏老艺人演唱《行大船,走江边》等经典曲目,跟学《梁山伯与祝英台》山歌唱法,学习方言发音与颤音技巧。通过线上直播传播山歌的魅力,为非遗文化注入科技传播新动能。



  九、金兰村中送温暖,走村入户心助老

  实践队深入金兰村贫困老人家中,心理专职教师带领队员针对老人身体状况、家庭结构设计心理帮扶策略:陪伴八旬失明老人夫妇唠家常,疏导91岁赵奶奶的孤独情绪,以专业知识为老人送去慰藉。队员们不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去热腾腾的爱心餐食,还与老人们围坐聊天,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一饭一蔬传递生活关怀,一言一语倾注精神慰藉,让尊老美德在乡村实践中绽放出温暖而动人的光彩。 



  十、知行青年传非遗,纸韵绳情映初心

  实践队与老人在乡贤馆开展剪纸、编织中国结及书法活动。老人运剪如飞展现花鸟鱼虫,队员化身“小老师”指导编织技巧,书法区老人挥毫写下“知行青年”等寄语。活动既传承非遗技艺,又在新老互动中传递温情,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从乡贤馆的暖心服务到产业园区的科技探索,从国防教育的精神洗礼到非遗传承的青春接力,实践队用脚步丈量乡土,以行动诠释担当。此次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在基层锤炼中成长,更以多元实践为乡村振兴汇聚智慧与力量,让青春之光在乡土大地璀璨绽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