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南昌交通学院“指南针”红迹寻踪实践队奔赴上饶弋阳方志敏纪念馆,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史料文物悟初心,触摸革命岁月。踏入纪念馆,泛黄的史料与珍贵文物,铺展开波澜壮阔的革命长卷。同学们驻足凝视,从方志敏同志的手稿、用过的农具,到记录战斗历程的照片,沉浸式触摸那段热血过往。方志敏于艰苦环境中,为革命事业奔走、思索、献身,以“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书写对革命信仰的赤诚。“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份坚韧,深深震撼着同学们——每一份静默的文物背后,是红色文化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密码,每一道岁月痕迹,都在诉说着革命先辈对信仰的坚守。
追寻展陈脉络,传承信仰之火。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沿着展陈脉络,从方志敏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到领导红军浴血奋战,再到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一段段故事,都让大家感悟到革命先辈“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奋斗”的坚定信念。在实景复原展区,模拟的战斗场景、简陋的生活环境,更直观呈现革命的艰辛,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清贫”背后的精神富足。红色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止于文字记载,当展陈的脉络串联起历史的切片,当实景复原让革命岁月可触可感,先辈们用生命铸就的信仰丰碑,正以最生动的方式,在新时代青年心中镌刻下永不褪色的精神印记。
承信仰之光,践红色传承。“方志敏同志以笔为剑、以身为炬,点亮信仰之光。新时代青年当传承这份力量,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实践!”参观后,同学们交流感悟,决心以先辈为榜样,将思政课所学转化为实干担当,在奋斗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红色文化不是封存在纪念馆里的历史标本,而是需要当代青年用行动激活的精神力量——当“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从文字照进实践,便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最鲜活的传承,让信仰之光永远照亮前行的道路。
此次实践,让同学们真切触摸到共产党先驱为革命奉献牺牲的热血担当。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中勾勒的光明愿景,经无数英烈接力奋斗已成现实,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参观为契机,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红色精神,内化为使命担当,外化为奋进行动,从社会课堂中汲取前行力量,以青春之我、奋斗之姿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让“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精神,在思政育人与文化传承中持续闪耀。(来源:南昌交通学院;文:彭珊、钟怡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