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3日,南昌交通学院“艺心向党”社会服务实践队18名师生,怀揣热忱奔赴“科学家吴有训故里”——高安市荷岭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沉浸式社会实践。队员们用专业与热情为乡村注入青春活力,将青春的论文写在荷岭的田野之中。
七彩课堂 童梦飞扬
在荷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6名留守儿童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七彩假期”。孩子们用五彩黏土捏出高铁与稻浪,随节拍唱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自制“水火箭”划破操场天空,防溺水情景教学把池塘变为安全课堂。“村BA”友谊赛、“村晚”汇报演出将篮球场与多媒体教室化作最亮的舞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成为这个夏天最动听的音符。
阡陌量新 金纹烙理
实践队走进鑫新米粉厂,记录18道恒温发酵工序的米香密码;在上程葡萄园,测算滴灌技术如何让亩产跃升三成;顶着38℃高温,于品尚自然农场绘制20米墙绘“相信土地的力量”,落款“南交青年”被农场主描成新叶绿。一张张调研表、一幅幅手绘墙,为产业写下青春注脚。
榜样对话 薪火相传
镇卫生院护士长付珍珠30年坚守护理一线,发黄的出诊单写满她的足迹;96岁抗战老兵何荣森胸佩勋章,在旧屋院里讲述峥嵘岁月。两代守望,让队员在敬礼与泪光中读懂“人民”二字的千钧分量和初心使命的永恒光芒。
非遗传承 戏韵流芳
在高安采茶剧团练功房,“00后”演员陈兰一句“女儿叩请爹娘福寿绵长”婉转九曲。队员们学走圆场、练水袖,师生们架起专业3D扫描和录音设备,只为把完整唱段带回校园,制成数字谱,让乡音跨越岁月。
车轮驶离荷岭,载着写满“明年再来看火箭”的卡片,也载着稻浪翻涌的印记与婉转戏韵的回响。此次三下乡之旅,队员们将课堂搬进田野,用黏土塑梦、用墙绘言志、用科技守护乡音,在科学家故里的沃土上刻下青春的注脚。未来,“艺心向党”社会服务实践队将循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足迹,持续聚焦乡土脉动,以艺术之笔、科技之力、青春之智,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能,让青春之花在广袤田野间拔节生长、常开常盛!(来源:南昌交通学院;图文:成芳琦、张越、赵俊豪)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