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全国红色文化育人高地和“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7月3日,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陶瓷文化”实践队走进景德镇市中国陶瓷博物馆,开展“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实践队员们循着历史脉络,参观了从新石器时代延续至当代的陶瓷作品。从古朴厚重的原始青瓷,到宋代雅致内敛的单色釉瓷,从明清繁复精美的彩瓷,再到新中国成立后融入时代印记的创新作品,每一件瓷器都承载着火与土的淬炼,镌刻着技与艺的传承。队员们在这些静默无声的瓷器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见证了中国瓷器技艺的更迭革新,深刻领略到千年瓷都悠久的制瓷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面对一件件做工精美的瓷器展品,队员们时而驻足凝视,端详着陶瓷文物上细腻的纹饰,那些曾经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辉煌,如今依旧透过这些纹饰诉说着过往的荣光;时而轻声交流,分享着自己对陶瓷文化的感悟与见解,仿佛在与古人对话,探寻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技艺与智慧。
此次参观活动以陶瓷为纽带,让队员们在追溯文明足迹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回望历史,从瓷器的辉煌时期到历经风雨的兴衰变迁,队员们不禁陷入沉思:陶瓷的千年传承,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守正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而新时代青年对文化根脉的守护,正是“红心向党、强国有我”的具体践行。
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感悟转化为行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守护民族精神家园。在奋进征程中,以青春之力,为千年瓷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续写新的篇章,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继续闪耀。
队员感悟:
樊昕瑶:步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如同踏入了中华千年不熄的窑火之中。一件件温润如玉的宋影青瓷,釉色莹澈,剔透如冰,细看其胎薄如纸,那雕花剔刻的精微之处,令人屏息凝神,分明是古匠人倾注灵魂于指尖的极致专注与虔诚,无声诉说着“工匠精神”那穿越千年的深沉回响。
林思怡:来到中国陶瓷博物馆,数万件陶瓷展品宛如一部立体的陶瓷史书。从原始青瓷的质朴,到明清彩瓷的华丽,每一件瓷器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诉说着一个故事。我被先辈们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所折服,也感受到陶瓷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生命力。它让我明白,文化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自信的根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刘梦玲:从唐宋的青白瓷到明清的釉里红,每一件瓷器都在讲述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最让我心动的是宋代“影青瓷”,釉色像被雨水洗过的天空,纯净得让人想起那句“天青色等烟雨”。展厅里还有用瓷器做的路灯、对联,原来陶瓷可以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余梦梅:走进中国陶瓷博物馆,“瓷业高峰是瓷都”的辉煌历史让我倍感自豪。从唐代的“南青北白”到元青花的远销海外,瓷器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更是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在“瓷韵千年”展区,那些融合异域风格的瓷器让我明白,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中互鉴。
蔡骏彪:馆内丰富的藏品,从新石器时代的质朴陶器到现代的精美瓷器,完整呈现了陶瓷文化的发展脉络。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程,感受到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蕴含的历史温度与文化价值。(来源: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