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暨2025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的号召。近日,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航梦支溪”暑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在学院团委书记王锦明、副书记杨乐的带领下深入资溪县鹤城镇排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青春之我服务乡村振兴,在赣鄱大地上留下了坚实的奋斗足迹。
赓续精神血脉激扬青春力量
在排上村,实践队来到老党员董吕锋、吴国兴的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在“看、听、讲、议、思、悟”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深切体会到了他们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坚守,他们的奋斗故事和生活经历也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实践队成员将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事业的决心。
在高阜镇红七军团指挥部旧址,实践队成员通过讲解,重温了革命先辈在战火纷飞年代的坚韧不拔与英勇无畏。学院团委书记王锦明更在现场讲授微党课,勉励队员们传承红色基因,学习先烈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在资溪县博物馆,实践队成员透过展品、图片、文字,系统了解了资溪的历史沿革、民俗文化与发展变迁,感受到当地人民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激发了接续奋斗的动力。
在烈士陵园,实践队成员肃立默哀。在烈士事迹陈列区,他们深入了解了资溪籍烈士的英勇事迹,深刻感悟今日安宁来之不易,誓言传承先烈忠诚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情暖童心港湾,守护成长未来
实践队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核心任务,在排上村童心港湾开展了防诈骗知识宣讲、安全知识主题宣讲、推广普通话宣讲、航空航天知识宣讲、物理科普实践课堂、非遗漆扇制作等一系列特色活动。通过趣味问答、案例讲解、模拟场景以及创新小游戏,孩子们在互动和沉浸式体验中,锻炼了表达能力,提升了自我保护意识,实践队也在此次活动中展现了服务社会、关爱儿童的责任担当。
科普浸润乡村,文明新风入心
实践队深入排上村,逐户进行法律和安全知识的宣传科普。实践队成员通过发放反诈宣传册、解答村民法律疑问、结合居住环境与生活特点讲解防火、用电、防溺水安全要点等措施,以入户宣传的方式将法律、安全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确保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筑牢乡村安全屏障。
同时,实践队成员在与村民亲切交流中,详细询问他们日常沟通所使用的语言,了解他们在学习和使用普通话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后,实践队成员向村民们讲解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为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注入青春动力。
躬耕乡野沃土,体悟劳动本色
在排上村玉米种植基地,实践队投身翻土、播种、灌溉等全流程劳作。田间地头,队员们躬身实践,在挥汗耕耘中锤炼实干本领。汗水浸透衣衫,滴落土壤,不仅浇灌着待生的玉米苗,更让大家真切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意,深刻感悟农耕劳作的辛劳与光荣。
在葡萄园基地,院长李冰颖一行人与实践队成员一同学习了种植知识、采摘技巧后,开始了清理枯叶、采摘葡萄的劳作,深切体会到了农民的不易。采摘结束后,院长鼓励实践队成员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各类方式助力新农路。
探访产业新路,解码绿色振兴
在竹科技博物馆,从实用物件到创意艺术,竹子的多元应用,让实践队成员惊叹于翠竹蜕变为艺术品的构造之美,深刻领略到竹科技的创新魅力与广阔前景,领悟到“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这一发展理念。
在资溪面包产业园,实践队成员近距离观摩资溪面包的现代化生产流程与严谨工艺。在专题展厅内,资溪面包从创业起源到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历程,让实践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县域特色产业对品质的坚守与创新的重要性。
在“两山学院”生态文明建设展厅和“两山”转化中心,实践队成员通过沉浸式学习,了解了资溪是如何“筑牢生态屏障、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先行先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具体措施,深刻领略到了“两山理念”。院长李冰颖指出资溪是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典范,鼓励实践队成员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未来实践中去。
共绘民族同心圆,聚力乡村新发展
实践队探访新月畲族村。在畲族风情馆,从特色服饰、手工艺品、节庆活动等方面,实践队成员了解了畲族在党的民族政策下团结奋进的历史,沉浸式感受到畲族的文化魅力。山哈广场上,师生共跳竹竿舞,感受畲族文化活力与各民族团结融合的深厚底蕴。
青春飞扬展风采,凝心聚力谱华章
在花儿写生基地,实践队成员倾情呈现“逐梦资溪,青春启航”主题汇演。歌曲《祖国不会忘记》《错爱》《传奇》;朗诵《灯火里的中国》《青春足迹,筑梦资溪》;舞蹈《扣扣炫舞》《彩云之南》;大合唱《我们的明天》《歌唱祖国》。在抒写家国情怀与青春誓言中,在展现青春活力与文化交融时,一个个节目引发着全体观众的情感共鸣,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信念推向高潮。
八天资溪行,“航梦支溪”暑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紧扣活动要求,重点围绕移风易俗宣传、防溺水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关爱等核心任务,通过入户走访、情景模拟、互动课堂等多种形式,将党的政策、安全知识、法治观念、文化技能等送到村民和孩子们身边。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产业园区、红色场馆、民族村落,在理论宣讲、政策宣传、安全教育、志愿服务、专项调研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切实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风貌。资溪的青山绿水间,留下了科院学子服务基层的青春汗水,也播下了乡村振兴的希望种子。
未来,科院青年将继续以青春之我,投身强国伟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来源: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文:何妍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