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愿作烛火照边疆,青春无悔写担当 ——记上饶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优秀毕业生黎何琴援疆事迹
2025-11-11 11:32:00

  “来疆为什么?在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这三个问题,是上饶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09 数(2)班优秀毕业生黎何琴援疆路上的精神坐标。2023年2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对边疆热土的向往,她告别江南水乡的温润,奔赴祖国最西陲的帕米尔高原,成为江西省第十一批援疆教师中的一员,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第三中学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疆支教生涯。从赣东北校园里的求知者,到帕米尔高原上的育人者,黎何琴的成长轨迹里,藏着母校 “一体双轨三维”育人模式的滋养,她的实干与奉献,更让这份育人成效在边疆教育一线落地生根。


  初心如磐 育人底色筑牢奉献根基

  “援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能为新疆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是我生命价值的体现。”黎何琴始终记得踏上援疆之路时的初心,而这份扎根教育、服务社会的信念,早在她就读上饶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时便已埋下种子。

  学院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 “一体推进”育人体系,始终将数学专业能力与教育情怀培养贯穿教学全程—— 课堂上,“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核心课程夯实她的学科根基,“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课程让她读懂教育的温度;实践中,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的模拟课堂、合作中小学的见习经历,让她提前触摸教育的本质。正是这样“知识 + 情怀 + 实践”的一体化培养,让她在走出校园后,始终以“为教育发光”的信念面对挑战。

  初到克州三中,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难题接踵而至,但黎何琴从未退缩。“这里的孩子眼里对知识的渴望,和我在校见习时遇到的学生一样纯粹,这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她迅速放下内地教学经验的思维定式,提前十分钟进教室与学生谈心,从解题技巧讲到学习规划,从生活琐事聊到人生理想,用真心换真心。很快,学生们把她当成“靠谱的黎老师”——生病请假要先上完她的课,课后办公室总围着请教问题的身影,这份信任,正是她带着母校育人初心践行教育使命的最好回应。


  从温暖湿润的江西新余到干旱少雨的西北边陲,气候的差异、饮食的不适尚可克服,对远方家人的牵挂却总在深夜涌上心头。但每当想起学生们期待的眼神,想起在校时导师 “教育者要把责任扛在肩上” 的叮嘱,她便把思念藏进教案中,转身投入备课、批改作业的忙碌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她对自己的承诺,也是母校育人理念在她身上的生动延续。

  实干为笔 书写教育援疆答卷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黎何琴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面对新疆“新教材、老高考”的特殊教学模式,她没有慌乱 —— 在校期间,学院“师范素养专项培育”路径构建的“理论学习 - 技能训练 - 实践检验”完整链条,早已让她练就了“吃透教材、适配学情”的硬本领。


  课余时间,她像在校做课程设计时一样,沉下心研究新课标卷,收集采用类似高考模式省份的真题与模拟卷,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标注考点难点;结合克州三中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她沿用在校期间习得的“分层教学法”,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全批全改时还会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写下批注;每天课后,她主动留在教室为基础差的学生补课,从公式推导到例题讲解,耐心地如同当年学院实训课上指导她的老师。

  不仅如此,黎何琴还主动扛起更多责任,缓解学校师资压力。2023年国庆假期,为了不耽误高三学生复习,她放弃休假留校补课,校车停运就徒步半小时往返学校,从未缺课;2024年下学期,一个高三班级数学课程无人接手,彼时已承担一个毕业班教学和高二年级教务管理工作的她,毫不犹豫接下重担;2025年上半年,高一两位数学教师休产假后,她又跨年级代课,每周超量的课时、晚自习和教研活动,她都一一落实到位。

  “多做一点没关系,能帮到学生和学校就好。”这份担当背后,是学院“三维赋能”中“教学赋能”与“实践赋能”的长期滋养—— 在校时参与的“小桔灯”公益家教、合作中学的实习经历,让她懂得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主动承担责任;教务处助理的实践经历,也为她后来统筹援疆教师打卡请假、协助做好教学管理打下基础。如今,她在克州三中教务处副主任岗位上的细致高效,正是母校实践育人成效的最好证明。

  薪火相传 双向奔赴践行育人初心

  “援疆不是单方面的付出,更是双向的奔赴与成长。” 黎何琴始终秉持“传帮带”理念,积极推动赣新两地教育理念的融合与创新,而这一理念,恰是她在校时从学院“双轨育才” 模式中习得的育人智慧。


  学院“师范素养专项培育”路径始终强调“实践中成长、分享中进步”,在校时,她曾跟着老师参与教学研讨,和同学组队打磨模拟课堂,在“互学互鉴”中提升教学能力。如今到了边疆,她把这份“分享精神” 带到克州三中:与本地教师结成对子,开展“双向学习”——听本地教师讲课时,她认真记录课堂管理技巧,探讨如何将柯尔克孜族文化融入数学教学;轮到自己讲课时,她毫无保留分享内地的教学方法,从课堂导入设计到习题分层布置,一一拆解说明;针对两位普通话薄弱的本地教师,她还像当年语音课上老师指导她那样,从声调发音到课堂用语规范,一字一句示范,反复训练。

  大爱无疆 诠释新时代师德师风

  “教师的高尚不在于培养了多少名家,而在于以高尚师德影响人、培育人。” 这是黎何琴坚守的教育信念,也是数计学院 “一体推进” 育人体系中 “价值塑造” 的核心要义 —— 从入学时的师德第一课,到毕业前的 “教育者使命” 专题讲座,母校始终在她心中种下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的种子。

  2023年5月,黎何琴被查出子宫内膜息肉,起初她忙着准备期中考试,没放在心上;后来病情加重导致长期贫血、身体虚弱,医生严肃要求她立即手术,否则可能影响健康。可她看着课表上高三学生的复习进度,还是恳求医生:“能不能把手术安排在周五?我把课调好,不耽误学生上课。” 手术结束后,她仅休息两天,就忍着伤口疼痛回到讲台,学生们不知道,他们眼里 “精力充沛的黎老师”,是靠止痛药撑着上完每一节课的。医生感慨:“从未见过如此不顾惜自己的病人。” 可黎何琴说:“学生的复习不能等,这是我作为老师的责任。”

  面对学生的成长,她更是倾注全部心血。有位高三学生因病住院一个月,她每天下班后花两小时整理课程笔记,通过微信发送给学生,还在线上答疑到深夜;学生返校后,她又利用晚自习时间一对一补课,从落下的知识点到解题思路,逐一攻克,直到学生跟上班级进度。她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常给他们讲自己在江西求学的经历,鼓励他们 “好好读书,走出边疆看世界,将来再回来建设家乡”。


  “我愿成为奔涌的浪花,汇入西部发展的洪流;化作坚实的沙石,铺就民族团结的基石。” 从赣东北到帕米尔,黎何琴用行动证明,上饶师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一体双轨三维” 育人模式培育出的,是能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教育力量。她在边疆教育一线的坚守与奉献,不仅是个人青春的精彩答卷,更让母校的育人理念与育人成效,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芒,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以热爱为笔,以担当为墨,在教育事业的广阔天地间书写无悔人生。(汪小明 祝小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