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聚焦电力生产行业卓越人才培养,打造一流发电设备专业课程群
2025-11-27 10:09:00

  江西水利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师团队面向我国电力供给侧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背景,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电厂动力设备专业课程群合力育人效果不明显、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不足、课程评价方法单一等较突出的问题,基于我国电力生产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新局面,聚焦发电特色动力设备课程群教学改革,以“目标同心、内容耦联、资源共享”为课程群建设理念,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以内容重构、方法革新、教学评价为抓手,创新形成了“三维协同、三重赋能、三层评价”电厂动力设备课程群教学新模式。

  一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三个维度入手,协同建设课程群。在课程群框架下,以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实现群内教学目标统筹设计、教学内容优化重构、教学资源互通性建设。

 

图1  “三维协同、三重赋能、三层评价”电厂动力设备课程群教学模式

  二是从理论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习三重环节出发,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发挥合力效应,从案例化课堂教学、项目化实践锻炼、系统化实习检验等方面,实现工程能力培养。

  三是从行业、课内、群内三个层次联动,构建评价改进机制。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评价各课程教学目标、内容的合理性;围绕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完善单一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围绕学习难点解析,引入不同学期课程之间的“逆向反馈”评价,三层评价结合推动课程群教学的持续改进。

  在电厂动力设备课程群建设过程中,能动专业教师团队坚持“目标同心、内容耦联、资源共享”的理念,打造一批优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在教学目标重构方面,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确定“原理应用-问题解决-实践综合”的课程群能力培养思路,精练“安全-创新-绿色-担当”行业特色思政主题,提出“工程能力培养、电力价值塑造”的总体目标,统筹设计《工程流体力学》等7门理论课和《生产实习》2门实践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整合方面,整理课程群“热力学定律”“伯努利方程”“基尔霍夫定律”等3大知识模块,围绕模块梳理知识点,增删调整教学内容,基础课引入动力设备,专业课强化理论分析,实践课注重系统综合。如增加“碳中和”等前沿热点知识,调整《水轮机》速度三角形计算至《工程流体力学》。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以发电动力设备运行维护为主线,优化和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涵盖课程群关键知识点的线上教学素材库、融通式教学案例库和思政案例库;建设高水平校内实验室,设计项目式实验方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优化课程设计素材和系统化实习方案。

  十年来,该专业教学团队取得了丰富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成果,毕业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课程群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教育部主题案例征集项目1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省级一流课程7门次;教学团队获批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成员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2项(重点5项),获省级教学竞赛奖4项;发表教改论文20篇(其中中文核心论文1篇),出版《水轮机调节》等教材4部。近五年在校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省级以上荣誉和奖励21项,授权专利和发表论文39项(发明专利9项,中文核心以上论文12篇)。2024年毕业生就业率95.50%,考研率26.87%。据麦可思统计,毕业生就业吻合度上升至85%以上,5年内毕业生离职率仅5.29%。毕业生发展快,获省级以上奖励、荣誉及报道31项,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肯定。(邓飞、梁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