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整的相关问题解读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整的相关问题解读

本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整共涉及56个专业,包括此前发文调整的44个专业、停考过渡的8个专业以及待调整的大数据与会计(专科)、视觉传达设计(专科)、传播与策划(专科)、公安管理学(本科)4个专业。调整设置了过渡期,为考生预留了自选空间,已合格课程仍可继续使用,保障了考生权益。为帮助考生全面学习、系统了解本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调整的有关内容,准确把握各专业在课程设置、考试安排、课程顶替、毕业办理等事项的调整要求,现就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本次思政课调整的有关背景

1.我省在2023年11月提前公布了《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运营管理等44个专业考试计划的公告》,对开考的44个专业考试计划进行调整。该44个专业从2026年开始按照新的专业考试计划要求进行考试和毕业。

2.2024年12月,根据全国考委文件(考委〔2024〕1号)精神,我省公布了《关于调整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公告》,对自学考试各专业(含停考过渡专业)思政课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并于2025年开始执行。

二、思政课调整前后的课程设置及考试安排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整的相关问题解读

注:调整前的4门思政课自2025年起停止安排考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已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安排考试,其余调整后的思政课自2025年起安排考试。

三、增加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视考生毕业时间有不同要求

1.2025年和2026年上半年的过渡阶段,各专业(含停考过渡专业)在办理毕业时不做要求,已取得该课程合格成绩的可用其顶替原思政课的任意一门。

2.自2026年下半年起,该课程不再用于顶替原思政课,在毕业时作为必考课纳入毕业条件。

四、已合格的调整前思政课成绩还可以继续使用

已取得的调整前课程合格成绩继续有效,已合格的调整前课程可对应顶替调整后课程,对应关系见下表。未取得调整前课程合格成绩的,须参加调整后的课程考试。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整的相关问题解读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调整的相关问题解读

五、思政课调整后的免考办理要求

自2025年起按调整后的思政课办理免考,调整前的4门思政课不再办理免考手续。

六、学习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可以申请免考

凡持有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且已学习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并通过考核的考生,不再要求参加我省该门课程的自学考试,但需按照我省相关规定办理课程免考手续。

七、思政课调整后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考试以及毕业要求

(一)各专业的思政课设置及考试安排。

1.2025年过渡期间,各专业(含停考过渡专业)思政课的设置门数保持不变,各专业的思政课将设置为对应的调整后课程,并按调整后课程安排考试。同时,各专业的全部课程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均安排考试。

2.自2026年起,各专业(含停考过渡专业)开始按调整后的3门思政课进行课程设置和考试。2023年发布即将于2026年开始执行的交通运营管理等44个新专业考试计划也按调整后3门思政课要求进行调整。

3.自2026年起,各专业(停考过渡专业除外)的理论课程原则上每年安排一次考试,有的课程会安排在上半年,有的课程会安排在下半年,不是所有课程每次都有考试,请考生结合自身情况做好规划及报考。

(二)思政课调整后各专业的毕业要求。

1.在2025年和2026年上半年的过渡阶段,各专业(含停考过渡专业)在毕业时不增加毕业课程门数,仍按原专业考试计划要求办理毕业。在此期间,已合格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可用于顶替调整前专、本科思政课的任意一门,但不得重复顶替。

同时,2026年上半年,考生达到调整后3门思政课的新专业考试计划毕业要求,也可按新专业考试计划办理毕业。

2.自2026年下半年起,各专业(含停考过渡专业)均须按调整后3门思政课的新专业考试计划毕业要求办理毕业。

八、查询和咨询各专业调整信息的途径

目前我省自学考试大部分专业处于课程调整或专业停考过渡阶段,过渡期内与过渡期结束后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毕业要求有所不同,详情可登录河北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http://zk.hebeea.edu.cn)查询,如有疑问可向当地市教育考试院或主考学校咨询。

1.网站“考生必读”栏目中的“开考专业”可查询原专业计划、新专业计划、课程顶替对照关系、调整文件等内容。

2.网站“考生必读”栏目中的“申请免考有关规定”、“申请毕业有关规定”可查询免考和毕业办理的有关要求。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eol.cn/jijiao/w_kaoshiyuan/363855.s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推荐
院校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