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逐梦技能巅峰 铸就世赛荣光 —— 记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技术学院团队世赛夺金之路
2025-09-17 09:41:00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学成果、展示学子风采的重要窗口。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信息技术学院吴旭、夏瑞翔、王磊、张旭四位同学在邢敏和蒋泽艳老师的指导下,首次参加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凭借“数耘智盾·慧联万物——数智赋能新农业”项目在总决赛争夺赛中勇夺金奖。这份荣耀背后,是数月来师生们攻坚克难的奋斗征程——从校赛选拔的初露锋芒,到省赛比拼的崭露头角,再到世赛舞台的荣耀登顶,每一步都凝聚着汗水与坚守。

  破局攻坚,在校赛中启梦扬帆​

  阳春三月,校园处处洋溢着蓬勃朝气,2025年职业技能大赛校赛如期拉开帷幕。此次校赛启用全新赛制,全校参赛队伍不分专业赛道,集中在一起比拼。面对全新的赛道,学院筹备周期却仅有一周,从选拔队员、打造项目到反复排练成型,高强度任务接踵而至——无成熟项目方案、无现成信息技术设备,更面临软件短板。​

  为填补空白,师生们开启连轴转的双倍努力模式:白天反复与企业工程师取经,夜晚在实训室打磨细节,从平台的核心功能定位,到脚本中每一句表达的斟酌,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内容不合适的就修改,冗余的部分就删除,即便前一天刚完成的版本,第二天发现有问题,也绝不将就。最终网络系统管理的三支参赛队伍获得校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对师生们前期努力的肯定,更为后续的征程注入了强劲动力。校赛的磨砺与专家的悉心指导,如同明亮的灯塔,为师生们指明了省赛备战的方向。

  为在省赛中更具竞争力,学院优中选优重新组建两支参赛队伍。在团队组建过程中,指导教师看中了张旭的主持基础,推荐担任1队的主讲人——项目经理。当他拿到初稿时,却发现上面满是陌生的技术术语,连断句都要琢磨半天,初次朗读的语速变得磕磕绊绊,有的词甚至读错音。邢敏院长和蒋泽艳老师的鼓励让他重拾信心,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补短板计划,一点点啃着那些难懂的技术知识,笔记本记了满满一本,并结合主持经验,探寻怎么把复杂的技术原理用更通俗的比喻讲出来,怎么通过语气起伏突出项目亮点,成为了团队项目展示的关键人物。

  聚力突破,全力以赴入围世赛​

  从省赛筹备的那一刻起,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便开启了日夜奋战的征程。他们毅然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时间,整个暑假都全身心投入到项目打磨中,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冲击世赛资格。

  项目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设备,每一件都十分沉重,需要两人合力才能搬动。尽管如此,师生们毫无怨言,齐心协力从格物楼401到笃学楼401,来来回回搬运了十几次,爬了3000多个阶梯,没有一个人喊累,他们用坚韧和执着诠释着对技能的追求。

  为了让比赛项目更加贴合实际,学院邀请了校企合作的工程师前来把关指导。团队成员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认真聆听每一个细节,并将操作过程用手机详细记录下来。等工程师走后,他们反复回看视频,深入钻研每一个技术要点,力求做到精益求精。项目搭建完成后,调试过程却充满了挑战,网络不通、平台登录失败等问题接踵而至,每一次故障的出现都可能意味着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需要重新搭建环境。面对这些难题,师生们怀着忐忑的心情,一次次地排查故障、寻求帮助,从最初的焦虑不安到后来的从容应对,他们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成长和突破。正是这份对技能的执着和不懈追求,让他们在省赛赛场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最终,两支参赛队伍不负众望,取得省赛一等奖第一名和二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正当一切都按部就班推进时,世赛改为按赛道比拼的消息传来,让大家有些措手不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省赛选拔赛中汇聚省内10个赛项,近20支队伍参赛,其中不乏长期深耕该领域的信息技术专业强校。想要入围省内前8名冲进世赛,难度可想而知。就在大家感到困惑和无助时,邢院长敏锐地察觉到了团队的情绪变化。她来到师生中间,满怀信心地鼓舞大家:“我相信咱们团队的实力,能在省赛中夺魁,选拔赛中照样能拿第一。抛开杂念,打磨细节,专心把省赛作品的亮点完整呈现,冲进世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邢院长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温暖了师生们的心田,让大家重新振作起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省选拔赛的准备中。

  此时,全院上下同时还在紧张地准备省双高建设材料,任务繁重。邢院长派出李思旭老师专门负责省选拔赛的准备工作。在忙碌的工作间隙,邢院长和蒋老师总是挤出时间赶来看望指导学生,为他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师生的齐心协力下,参赛团队在省选拔赛的赛场上沉着应战,发挥出色,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成功拿到世赛入场券。​

  攻坚克难,世赛争锋中问鼎金奖​

  暑假期间,全校所有参赛队伍都住校积极备赛。为了做好备赛保障,学校的支持如暖阳般浸透每一个细节:能洗澡的温馨宿舍,可口的一日三餐,腾出的专属教室以及齐全的日常备品。每当备赛需要设备支持时,学校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全力支持,从不迟疑。全方位的保障作为最坚实的后盾,让大家得以全力以赴,在逐梦路上无畏冲锋!

  有了充分的生活保障,团队也就能更加专心地备赛。为增强竞争力,团队在学校和企业工程师的双重指导下,开展调研重新设计,从零开始重构形成了“数耘智盾·慧联万物——数智赋能新农业”全新的参赛项目。


  大赛日益临近,团队正全力以赴进行设备调试。在备赛室的模拟沙盘旁,土壤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网关,与基于开源扣子搭建的“智农小助手”智能体系统时刻保持着实时连接。在一次关键的调试中,却出现了意外状况。队员王磊按下控制键,启动灌溉系统,按照预设,滴灌装置应依据土壤湿度数据自动开启,此时却毫无反应。屏幕上,智能体的工作流停滞在土壤湿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的环节。团队迅速展开排查,王磊立即检查传感器接线,负责物联网平台的夏瑞翔排查异常设备,网络负责人吴旭检查网络设备与物联网设备的联动状态,均未发现任何异常。团队迅速联系负责前端的张楠老师和企业工程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烈讨论与逐项排查,最终锁定故障根源。当王磊再次按下控制键,滴灌装置顺利启动,细密的水流均匀洒落在模拟土壤上。屏幕上智能体状态条恢复绿色,实时提示“灌溉系统开启,运行正常”。这也为顺利解决世赛中的突发状况奠定了基础。

  9月9日,世赛如期而至。团队一行7人奔赴江苏常州,一路上大家尽量放松心态,王磊还特意跟大家开玩笑缓解气氛,劝大家别慌。可没成想,最后最紧张的人,反倒成了他自己。到达目的地,大家接上物流发过去的参赛设备,便马不停蹄的去熟悉场地,然后就进入紧张的复盘,推演赛场上可能会出现的突发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


  抽签中,他们抽中倒数第二场比赛,这个时候评委已经略显疲惫。比赛中大家快速进入状态,一开始还算顺利,项目经理介绍智能系统的应用价值,瞬间吸引评委注意力,看着计时器上的数字不断减少,他们都清楚比赛在稳步进行,却没人预料到,意外会突然降临。在演示联动应用时尝试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完全不在他们的预设方案里。“报告项目经理,设备无法联动,请运维工程师进行故障排查。”张旭也迅速反应过来,这不是他们设计好的模拟故障,而是真实突发的问题,当即下令:“收到!请运维工程师进行排查。”此时的评委也看出了端倪,都期待着看选手如何解决这突发状况。没有多余时间犹豫,王磊立刻应了声“收到”,快速穿戴好保护装备,拿起工具就去检修链路。经过三轮排查维修,顺带解决了预设故障。当所有问题都处理好,每个人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后续的操作也变得格外顺畅。

  比赛结束后,王磊还在后怕,他想起自己最初调侃队友紧张的模样,又想起故障排查时的慌乱与自责,忽然明白:真正的赛场从没有绝对的顺利,重要的是出错时有人冷静牵头、有人默契配合,更有自己敢于直面失误、及时补救的勇气。也正是庆幸这场意外,让评委看到了他们在突发状况下高效协作、快速破局的能力,最终让学校名字出现在金奖颁奖台上。


  这份沉甸甸的金奖,不仅仅是对参赛师生个人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不懈努力的最好见证。当团队载誉而归时,吕鹰飞校长带队来到机场欢迎大家。返校车上,团队成员兴奋地分享着比赛过程中点点滴滴,也畅想着未来的规划,吕校长听后,满是欣慰地对大家说道:“今天的金奖,是你们用无数个日夜的打磨、一次次突破自我换来的荣耀,不仅为自己赢得了掌声,更让外界看到了咱们学校实践教学成果。希望你们能把这份拼搏的劲头保持下去,在即将到来的开学典礼上分享经验,为学弟学妹们树立榜样。”

  进入校园,学校电子屏、条幅的祝贺,全体校领导以及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夹道欢迎让吴旭感慨万千:“感恩学校支持我们跳出舒适圈,感恩老师陪着我们补技术短板,感恩队友互相鼓励着闯过每一道难关。”​党委书记王登攀代表学校对团队表示祝贺:“作为金融院校的学生,冲击信息技术赛道,你们的每一步都比别人更艰难。这个金奖证明努力才是底气!希望大家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继续用专业能力书写精彩,为行业发展、为学校争光!”


  大赛过后,指导教师也迅速调整状态迎接接下来的工作,参赛学生也回到课堂补回参赛耽误的课程,按照他们的计划下半年重点专注于专升本,未来还要考研……相信他们的未来也会前途光明。

  副校长刘洪亮表示:“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校也将继续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 鄢明)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