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全国首家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正式揭牌!专家学者共聚人大,共议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
2023-03-21 10:15
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共话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之道

共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进向前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还得修好,建强建优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加强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是总结和研究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迫切需要,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题中之义,是培养具有正确大历史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3月19日上午,在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迈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之际,“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高端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成立大会举行。

  01 揭牌仪式


  (张东刚、林尚立、洪大用、李奕、齐鹏飞、杨凤城共同为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揭牌,王易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张东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到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中共党史党建学是最能集中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核心要素的特色学科,也是推动和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交叉融合、联动发展、自成体系的关键所在,更是全面系统呈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重要支点。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把办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摆在中国人民大学事业发展的最前列最突出的位置,始终致力于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勇做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的排头兵,为学科建设发挥了人才摇篮、工作母机的重要作用。

  希望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加快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创新发展,奋力打造中共党史党建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一,聚焦本硕博一体化贯通,打造学科生力军培养的重要基地。

  第二,聚焦涵育学科领军人才,打造名师荟萃、名家云集的战略高地。

  第三,聚焦治国理政生动实践,打造干部教育培训的红色宝地。

  第四,聚焦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打造学科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一年,是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扬帆奋楫的起步之年。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以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院为牵引,深入推进中共党史党建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中国自主的“中共党史党建学派”,走出一条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发展新路。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

洪大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共党史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提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党史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也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还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和载体。

  学科知识的分化融合,时代的发展变化,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迫切需要整合优化,创新建强,自2020年开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从深入总结党的百年历史成就和经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出发,组织专家广泛论证,凝聚各方共识,整合了原有相关学科力量。在2022年正式发布了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在法学门类下正式设置了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社会反响热烈,多所高校设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或研究中心,开创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迫切需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不断深化拓展对党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对现代社会变迁规律的认识,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制度中国之治中国治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事关中共党史党建全局性的根本性的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不断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的持续创新。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建好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关键在人才。一方面要有效整合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实际工作部门的兼职教师的作用。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务委员、秘书长

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

臧安民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优势的学科之一,中组部和全国党建研究会一直大力支持致力于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建设,并且也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致力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

  一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是坚持以高站位推进高质量,以大视野推进大学科,深入研究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功能定位、平台搭建、师资培养、学术研究、教育教学、人才培育、课程建设,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管理体系,有效实现党史党建研究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实做到全局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三是坚持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建设高质量的学科研究教育体系。

  这些议题都应当深入研究协同推进,努力做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这篇大文章、好文章。相信中国人民大学一定能够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为开创夯实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长兼文史教研部主任

李文堂


  中共中央党校与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都共享延安时期形成的大传统,我们为共享继承和发展这个大传统而深感自豪,让两校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

  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应当注意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理论与历史、理论与经验的结合;二是党史党建的结合;三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比较视野相结合。

  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关键在于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此需要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大发展,造就一批跨学科、跨文明视野的思想性学术人才,建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学,建构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这是当今的学科使命,也是学者的重要使命。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黄一兵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的成立,是新时代党史学、历史学、理论学界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学科建设的一件大事喜事。

  未来,一是勇于担当,肩负起推进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专业建设的历史责任;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开展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建设的新局面;三是牢记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专业的合格人才。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有着团结合作的好传统,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特别是中共党史系为我们培养输送了大批的合格人才和骨干力量,对我院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长期合作中我们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分珍视这份友谊。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拓展合作空间,衷心希望我们能够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李奕


  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大措施,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力举措。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是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成长的摇篮,是提高首都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支撑。

  对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一是当好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的排头兵;二是做好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的传承人;三是建好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成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培养中共党史党建高质量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彰显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特色优势,展现了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的气度和风范。北京市教育两委将深入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市委的有关要求,大力支持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不断推动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同时我们也对其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充满期待和依赖,让我们一起汇聚磅礴力量,形成生动实践,多出成果,多做贡献,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

兄弟高校代表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向波涛


  作为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从创办全国首家中共党史系,到成为全国首批中共党史硕士博士学位点,再到建立全国首家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始终走在新时代前列,发挥了引领作用。今天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运用独立建制的新型组织平台推进学科建设是具有旗帜引领作用的创新战略举措。

  在开展中共党史党建学科高水平人才培养方面:一是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政治过硬、专业精深的中共党史党建专门人才;二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坚持系统思维、整体原则,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探索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支撑作用的制度机制

  面向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清华大学愿与中国人民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并进,与全国同仁一道共同推动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优建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兄弟高校代表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

韩喜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和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把这项工作置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战略高度予以谋划和推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召开本次大会,正当其时,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的历史、加强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这是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迈上新台阶的创新之举;这是构建中共党史党建教育教学模式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务实之举。

  希望能够以本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夯实、创新中国人民大学与吉林大学乃至全国兄弟高校间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携手并肩,共同为完善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共党史党建人才不懈奋斗,努力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发展新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中共党史党建学人的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

主持活动并作嘉宾发言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以来在新中国的中共党史党建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人才摇篮”“工作母机”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百端待举,万象更新。今天,中国人民大学以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成立揭牌为契机,邀集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党史党建重大问题研究等展开研讨,旨在为新学科的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共同努力。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研究的不仅是党的学问,是中国特色的学问,也是世界的学问,嘉宾们的致辞表达了对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殷切期盼,围绕着核心词“大”,希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传承大传统,建设大学科,担当大使命,秉承大情怀,塑造大格局,造就大队伍,回答大问题,实现大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一定会与党同行,与国家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使命担当、历史责任,回答好大党独有难题,回答好现代化过程中的大问题,也回答好人类和时代使命的大问题。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在建设发展中一定有非常广阔的天地,培养的人才一定能够成为民族复兴的栋梁。让我们共同努力,齐心协力,一起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繁荣作出人大的贡献。

  02 主旨报告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

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欧阳淞


发言主题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和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

中国史学会会长

求是杂志社原社长

李捷


发言主题

关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考

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党史党建研究中心主任

王庭大


发言主题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李正华


发言主题

开创新中国史研究事业新局面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王炳林


发言主题

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丁俊萍


发言主题

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陈金龙


发言主题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共党史党建研究的视域拓展

  03 分论坛和闭幕式

  下午,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围绕五项议题进行分组研讨,就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人才培养问题畅所欲言,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

分论坛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分论坛二: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分论坛三: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分论坛四: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

分论坛五:中共党史党建学的资政育人与服务社会

  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宋学勤主持,十余位专家学者们分别做分论坛总结和代表发言。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教授杨凤城总结发言。

  04 学院介绍

  2022年11月,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优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的新形势下,学校决定以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建制完整的中共党史系为基础,成立中共党史党建学院。这是全国首家以中共党史党建命名,推进该学科的专业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智库建设一体建设的实体性、成建制的学院。

  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是学校下属学院,主要负责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相关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学科规划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任务,下设五个教研室,分别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教研室、中共党史教研室、党的建设教研室、党内法规教研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研室。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人民网 2016-12-09 09:00
中国教育在线 2016-10-12 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