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计划“量质双升”、专业布局“智能再造”、人才培养改革“增量驱动”、转专业“八通道贯通”……2025年兰州大学本科招生政策全面革新。
招生计划“量质双升”
2025年,兰州大学本科招生整体扩招350人,31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均有增加。
1. 招生计划重点向理工农医学科专业倾斜,向一流学科、基础学科倾斜,向四新、国家战略急需学科专业倾斜。
2. 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核工程等“硬核工科”专业招生计划同比增加。
3. 地理科学类、草业科学、化学类等“强势”学科招生计划同比增加。
专业布局“智能再造”
首创17个跨学科创新班
打破学科壁垒,聚焦关键领域,抢占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领域,联动25个学院,全新开设17个交叉班型,培养信息化、国际化、应用型的高端复合型人才,2025年通过高考直接招生625人,所有省份均有覆盖。
增加基地班直招专业
在往年理论与应用力学(基地班)、经济学(基地班)、草业科学(基地班)通过高考成绩直接招生的基础上,新增数学与应用数学(基地班)通过高考直招。
取消应用化学(放射化学方向)、应用物理学(原子核物理方向)普通班设置,直接以“基地班”进行招生。
专业布局动态优化
取消部分大类招生。信息与计算科学(原数学类)、统计学(原数学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原化工与制药类)、地质学(拔尖基地)(原地质学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原水文类)等专业直接按具体专业招生,考生志愿填报即可锁定专业方向,避免二次分流“顾虑”。
专业布局动态优化。金融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地球化学、功能材料、信息安全、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停止招生,世界史、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暂停招生。
医学专业资源整合。聚焦“临床医学”专业,精简专业结构,取消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麻醉学、儿科学本科专业,扩充“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集中优质资源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改革“增量驱动”
响应国家医疗人才培养需求与双碳战略目标,新增地球科学、临床医学2个“萃英班”,延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人文“萃英班”优质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共同形成兰州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
地球科学萃英班
通过与地理科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互补,突破单一学科及其培养模式局限,形成学科集成群体,培养立志献身于地学基础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采取“2+1+G”模式培养。
临床医学萃英班
秉承“医工理文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学科与教育同步推进、临床与研究一体化发展”的理念,采取五年制培养模式,培养发展潜力足、创新能力强、专业能力高的临床医学卓越人才。
转专业“八通道贯通”
新生特长类转专业
以2024年政策为例,具备相关学科特长的新生只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入学即可申请转专业:语、数、外单科≥满分90%(如135分/150分);物化生政史地单科满分;文综/理综满分;五大学科竞赛省级二等奖1项及以上;五大学科竞赛省级三等奖2项(不同学科)及以上。2024级新生83人符合条件,转专业成功率100%。
基地班选拔
除强基计划、外语类保送生、艺术生、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以外的所有本科新生,符合相关科目报考的条件(一般有英语成绩的要求),均可报考。具体选拔要求以学校教务处当年发布的通知为准。
新生可通过“特长类转专业”和“基地班选拔”两种方式实现转专业,入学即享专业重选权。
自由申请
一年级本科生可在全校范围内申请,不限制高考科类、不限制录取类型(强基计划、外语类保送生、护理学、艺术类、免费医学定向生、合作办学、身体受限专业除外)、不限制录取专业、不限制转出名额,自由申请。
2023级学生中,253人成功申请,实现专业兴趣再选择。
“萃英班”选拔
面向全校大一在读本科生(除学校规定的不能转专业的学生以外)。每班选拔20-30人。临床医学萃英班在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不含免费医学定向生)范围内进行选拔。学业成绩与外语成绩达到相关要求。具体选拔要求以萃英学院当年发布的通知为准。
可申请在学科相近学院间转专业
二年级本科生由原先“可在学科类内进行申请”,改为“可申请在学科相近学院间转专业。”
网络新闻“2+2”
培养网络与数字化媒体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面向全校大二在读本科生选拔30人,后两年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就读,毕业获新闻学相关学位。具体选拔要求以新闻与传播学院当年发布的通知为准。
生物制药“2+2”
培养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能力,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引领型的生物医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面向全校大二年级理工科在读本科生选拔不超过20人,后两年在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就读,可参与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相关研究项目。具体选拔要求以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当年发布的通知为准。
可申请所在学院内转专业
三年级本科生由原先“不得转专业”,改为“可申请所在学院内转专业”,精准匹配职业规划需求。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