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部官方详解“强基计划”
2020-01-16 18:14
教育部
作者: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选拔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就《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答记者问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请介绍一下实施“强基计划”的背景。

  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

  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

  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和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

  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2.请简要介绍实施强基计划的总体考虑。

  强基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一是在改革定位上,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着力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

  二是在制度设计上,与促进教育公平相结合。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依据,完善制度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三是在评价模式上,与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相结合。坚持育人为本,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引导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是在改革协同上,与推进高等教育相关改革相结合。加强统筹协调,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加强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形成改革合力。

  3.强基计划的招生定位是什么?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4.请简要介绍一下实施强基计划的高校范围。

  起步阶段,强基计划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我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我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

  5.强基计划的招生程序是怎么样的?

  3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4月,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参加强基计划招生。

  6月,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6月25日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

  6月26日前,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

  7月5日前,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并公示录取标准。

  6.强基计划对于极少数具有突出特长的学生有什么特殊考虑?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录取。

  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7.为什么将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

  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是因为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录取中将起到两方面重要作用:

  一是作为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

  二是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强基计划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8.强基计划在人才培养上有什么新举措?

  强基计划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二是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三是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是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9.如何确保强基计划招生的公平公正?

  强基计划将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程序,建立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机制。

  一是严格高校考核。按照国家教育考试有关要求组织实施高校考核,笔试、面试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

  二是完善信息公开公示。规范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监督。

  三是加强违规违纪查处。将强基计划纳入巡视和督导工作范围,建立动态准入退出机制。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0.强基计划和原自主招生有哪些区别?

  一是选拔定位不同。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二是招生专业不同。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三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四是录取方式不同。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五是培养模式不同。相关高校对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专家灼见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钟秉林

  无论是自主招生还是“强基计划”的实施都不能回避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后,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充分、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将会持续存在。“强基计划”的实施既要解决自主招生存在的问题,又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路径,依然任重而道远。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陈志文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自主招生实施16年来,为高考招生改革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功不可没。进入新时代,我们必然需要针对新需求,对一些政策作出必要的调整与完善,从这个角度看,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升级版”,站位更高,凸显公平,强基计划将为高校科学选才开辟一个崭新的局面!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 黄德宽

  古文字学是事关文化传承的“绝学”和冷门学科。“强基计划”将古文字学专业列入招生和培养范围,是在改革创新古文字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是对选拔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有志于奉献古文字学研究的后备优秀人才的一次有益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 张志勇

  “强基计划”深入总结高校16年自主招生的经验,充分借鉴上海市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成果,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是对自主招生和高考综合改革的继承创新,标志着我国基于统一高考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这一招生改革探索,对于深化我国高考综合改革,真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校长 王洋

  强基计划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会优化高中育人方式,而且将给高等教育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首先是“强基计划”与正在推进的高校“双一流”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以及关于“高校加快科技创新”等改革相衔接,将有力推进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之间的协同,形成改革合力。

  其次是倒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允许考了,怎样考才能保证选才的科学性?不允许高考前“掐尖”,高校拿什么特色吸引优秀生源?招进来了,如何培养?如何管理?如何评价?如何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尽管强基计划已经很细致的列举了具体措施,但实施中,还得靠“一校一品”、靠“高峰高原”。

  第三,强基计划更深远的“杠杆效应”是夯实高中“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以及与高水平大学的“连续培养”通道,引发高中办学和高校招生更深层次的改革。

  宁波市镇海中学 吴国平

  无论是基本思路还是主要举措,都强调了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这可以看作是这份强基计划的宏观基调,也凸显了其重要意义。这项计划对我们国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科学部署,把准了问题,瞄准了方向,选准了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项计划的付诸实施,一批批高水平紧缺人才、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将不断涌现,为推动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决胜日趋激烈的全球科技、人才竞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强劲持久的动力。

  清华大学

  2017年,清华大学启动了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希望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三年来,清华大学的招生和培养改革不断深入,与强基计划聚焦的学科和专业高度吻合。因此,强基计划实施后,势必对清华大学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产生正面叠加效应,有助于清华大学继续打破学科边界、专业边界,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领域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

  我们也期待通过强基计划,真正能够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学生的招生模式,逐步形成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培养出更多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北京大学

  强基计划的出台对于北大进一步深化本科人才选拔机制、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改革、高质量地实现顶尖人才产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北大将认真研究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严格规范招生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以实施强基计划为契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中国特色人才选拔新道路,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4-07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