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廿载春华秋实路,继往开来谱新篇。10月18日上午9时,银川科技学院高质量发展暨庆祝建校20周年大会成功举行。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宁夏区委会主委王春秀,自治区政协常委,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杨占武,自治区教育工委委员、副书记黄子平,银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峰,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杨晓旭,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兴元,自治区公安厅二级警务专员金华,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隋峰,自治区团委副书记王帆,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仇智虎,自治区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宏灏,自治区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曹振武,自治区政协原副秘书长陈莉萍等280余位自治区有关部门、银川市及西夏区有关领导,“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王兰花女士,国内外兄弟院校领导、专家学者代表、企事业单位领导、校企合作单位和各生源高中领导、媒体记者朋友、离退休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受邀出席庆祝大会,学校全体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教职工代表以及2025级学生参加庆祝大会。大会由学校党委书记吴红军主持。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校长白克义在致辞中系统回顾了学校20年跌宕起伏的办学历程。他指出,银川科技学院建校20年来,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建设作为“根”与“魂”,把牢政治方向,加强政治引领。始终坚持把“地方性”“应用型”作为与生俱来的“基因”、作为人才培养的“选择”、作为适合自身发展的“赛道”,紧紧围绕宁夏产业发展战略,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持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始终坚持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为己任,以“植根西北大地办教育”为共识,切实履行大学服务社会的崇高使命。

他讲到,银川科技学院建校20年以来诸多成绩的取得,是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举办者厚植情怀、致力办学的结果;是历任领导笃定初心、攻坚克难的结果;是兄弟院校鼎力相助、同舟共济的结果;是历代教职员工无私奉献、潜心育人的结果;是历届校友心系母校、赓续薪火的结果。这份矢志不渝的教育热忱和负重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注入了不竭动力,成就了今日的前行篇章。他强调,二十年的实践经验,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确保民办学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育人导向;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对接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着力注重错位发展,持续增强内生动力,用心用情用力诠释教育使命,努力将教育这篇“论文”写在宁夏山川大地上,力争建成西北地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提供有力支撑。

教师代表沈佳回顾了在校16年的执教生涯。她表示,16年来,见证了教学楼拔地而起,见证了实验室设备日益完备,见证了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更见证了学校从“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到“银川科技学院”的华丽转身。16年间,从初登讲台时的些许忐忑,到如今面对学生的从容坚定;从摸索创新教学方法,到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从单纯的语言传授,到探索“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从专注于课堂教学,到参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学科竞赛等等。每一次突破,都得益于学校搭建的广阔平台,得益于“银科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感召。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今后将继续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深耕教学一线,推进课程改革,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在校友代表发言环节,2014届管理与经济系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邓欢表达了对母校的深切感恩和美好祝愿。他深情回忆了在银川科技学院的求学岁月,感谢母校为其新媒体道路打下的坚实基础,并为学校近年来跨越式发展深感自豪。他衷心希望同学们以知识铸就信仰,在课本中读懂时代使命;以传承赓续荣光,把校训“博学德清,鼎新致用”刻进骨子里。未来无论从事任何职业,母校永远是你心灵的港湾,都要争做“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力”的银科人。

副董事长任昱代表学校董事会致辞,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了衷心地感谢!向为学校建设发展无私奉献的历任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在办学历程中默默奉献的全体师生、广大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以亲切的问候。他表示,2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年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春风化雨”,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银川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离不开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中国矿业大学的“悉心指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离不开全体“银科人”的砥砺奋进。


他强调,今后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投入,推动学校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坚定不移地扎根宁夏、服务地方;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持续美化和提升校园环境与功能,营造优良育人氛围;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面向未来,银川科技学院将进一步开放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学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与贡献度。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李强致辞时向银川科技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祝福。他强调,贵校的成长始终与中国矿业大学紧密相连,这段跨越千里的教育情缘是两校共同的宝贵财富。20年来,中国矿业大学见证了学校从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到银川科技学院的战略转型与内涵发展,这既是办学定位的精准迭代,更是践行育人使命的充分体现。学校始终以服务宁夏发展为坐标,从依托矿业工程夯基,到拓展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特色专业;从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到深化产学研融合,在与宁夏同频共振中实现办学实力、育人质量与社会贡献的跨越提升,成长为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服务地方、培育特色人才的重要力量。


他表示,中国矿业大学始终珍视这份跨越时空的校际情谊,以此次建校20周年为新起点,期待与银川科技学院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紧扣宁夏产业战略布局,在关键领域携手开展科研协同攻关,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自治区教育工委副书记黄子平代表自治区教育工委、教育厅向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宁夏高等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银川科技学院作为我区民办高校的重要力量,始终与全区教育改革发展同频共振、同区域经济发展同向同行,恪守立德树人之根本,熔铸应用创新之精魂,办学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位推动高等教育优化布局工作,为全区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战略机遇期,也为银川科技学院乘势而上、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黄金期。希望银川科技学院抢抓机遇,以庆祝建校20周年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值此庆祝大会之际,他希望银川科技学院强化党的领导、筑牢办学根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确保党组织政治功能有效发挥。要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深化内涵发展、提升服务能力。要围绕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布局社会需求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强化教师精准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银川科技学院高质量发展暨庆祝建校20周年大会在《歌唱祖国》中圆满落下帷幕。庆祝大会结束后与会领导、嘉宾和学校离退休教职工、校友代表参观学校校史展,各二级学院组织开展校友系列活动。

据悉,在银川科技学院建校2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专门为学校20年校庆录制视频并送上诚挚的祝福,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宁波大学、河北大学等区内外160余所高校也纷纷通过贺信、贺电以及新媒体平台等多种途径,向学校传递了美好的祝愿。




大会开始前,银川科技学院师生代表为学校20周年校庆献上歌曲《领航》,动情的歌声、细腻的表达,触动着每一位银川科技学院人的内心,表现出了银川科技学院人激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师生献词《薪火映贺兰》,以诗意盎然的语言和曼妙多姿的舞姿,生动展现了银川科技学院二十年来从戈壁火种到绿洲繁枝的辉煌历程,赢得了在场嘉宾的阵阵掌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