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欧亚学院金融学院召开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西安欧亚学院    2016-08-31    

  

(图一)欧亚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现场

  (图二)丛禹月老师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图三)大童保险高级理财规划师朱晓炎发言

  (图四)华西证券西安营业部俎聃发言

  (图五)华夏银行西安小寨支行李钮岚行长发言

  (图六)通识教育学院院长助理黄鑫发言

  (图七)西安科技大学王思薇副教授发言

  (图八)西安理工大学殷仲民教授发言

  (图九)西安欧亚学院教务处处长张乐芳发言

  (图十)金融学院副院长李梅(左)副院长张新锋(右)

  (图十一)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参会人员合影

  为了完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就业岗位群及核心课程体系,西安欧亚学院金融学院在校领导及各部门支持下,邀请相关业界人士于8月28日8:30在行政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了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参会的高校及行业专家有:西安理工大学殷仲民教授,西安科技大学王思薇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尹海员副教授,华夏银行西安小寨支行李钮岚行长,大童保险高级理财规划师朱晓炎,德鸿财富财富业务总监王旅游,华西证券西安营业部俎聃;西安欧亚学院教务处处长张乐芳,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贺敏娟,通识教育学院院长助理黄鑫,金融学院副院长李梅、张新锋,金融教研室主任葛联迎、副主任刘月,金融学专业负责人丛禹月,以及教研室全体教师。本次会议由葛联迎主任主持。

  葛联迎主任介绍各位参会嘉宾,丛禹月老师就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汇报。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经历了2007年、2012年、2016年三轮修订,此次由行业人才的需求着手,通过企业调研和对招聘网站数据的梳理,结合专业发展方向进行修订。老师们做问卷、走访企业,与通识学院进行深入沟通,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丛老师介绍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分析,从金融行业人才需求来看,金融理财岗、投资顾问岗等岗位人才缺口较大,确认金融理财和互联网金融方向。鉴于金融国际化的深入,开设CFA国际项目。对企业进行数据调研,并选择龙头企业进行面访。老师在调研企业的过程中,也更加了解行业发展,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结合企业调研数据,分院梳理出金融理财岗、运营控制岗和技术分析岗三大岗位群。在通识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在专业能力方面,重点抓学生的营销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同时调研并借鉴天津商业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标杆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吸收其优点,比如强化实践环节,结合通识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体现金融学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搭建课程体系,加大力度修建实践教学体系,大一了解专业,大二以产说会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金融产品,大三、大四深入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删减能力值赋分较低的课程,加强能力值赋分稿的课程。金融学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课证融合、行业导师协同授课、实习期拉长、加强通识能力培养等特点。

  各专家就人才培养方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形成了书面意见。殷仲民教授表示,人才培养方案紧随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整体做的很细致;财富管理和互联网金融方向体现了行业发展的“新”,CFA方向体现了行业的“高”;课程设置方面,选修课的范围有些过于宽泛,提升了教学成本。尹海员副教授很赞成三个方向的设置,个人理财方向非常贴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互联网金融体现了创新型,CFA方向体现了国际化。他建议把个人理财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对于高难度的CFA要尽早筹划师资、课程、学生。王思薇副教授认为一些课程的内容和课时不太匹配,可以考虑调整。李钮岚谈到,华夏银行和欧亚学院一直以来合作十分紧密,对于欧亚实习学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很符合企业的需求,希望把学生实习模块做的更扎实。朱晓炎建议,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法律方面的教学内容。王旅游表示,也希望加强法律和风控方面的课程教学。俎聃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很重要,需要加强毕业实习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张乐芳处长提出,感谢并接受校外专家提出的意见,教务处会对于分院的课程设置给予支持。贺敏娟主任认为,培养目标对于人才培养设置十分重要,培养目标一定要与企业的要求对接。黄鑫助理很认可分院老师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付出的努力,通识教育学院会与金融学院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

  张新锋副院长对前来参加论证会的各位专家表示由衷地感谢,分院会对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梳理,也希望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地关注金融学专业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金融学院 崔炳文 撰稿)

关注中国教育在线陕西站
掌握最新教育资讯

分享到 更多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