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滨州学院“第一书记”工作队:挥洒奋斗汗水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6-18 17:22:00
中国教育在线
   “他们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把工作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得到帮扶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高度赞誉……”6月1日,阳信县委副书记、县长刘荩一代表阳信县委县政府送来感谢信和锦旗,感谢滨州学院“第一书记”工作队为阳信县水落坡镇脱贫攻坚作出的贡献。两年来,滨州学院“第一书记”工作队在队长赵雪飞的带领下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合力攻坚促脱贫,如约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69户135名贫困群众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稳定脱贫。
  走进阳信县水落坡镇段马村、孟家村、大马村、三崔村,一条条新修的道路干净笔直、宽阔通畅,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整齐矗立在道路两旁。然而,当4位“第一书记”两年前来到这里时,见到的画面是这样的:狭窄的通村路坑洼遍地,路边石块乱堆,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遍地。是什么带来了这些改变?
  这一切还得从2019年4月说起。
  “扶贫绝不是坐在办公室动动嘴皮子”
  2019年,是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滨州学院派出赵雪飞、王健勇、张振中、邢旭辉4位“第一书记”于4月底,分赴阳信县水落坡镇段马村、孟家村、大马村、三崔村4个省定贫困村,开始为期2年的驻村帮扶。初到村里,放眼望去,弯曲狭窄的村道,低矮陈旧的村舍,生活垃圾、土坯危房随处可见,这让身为阳信人的赵雪飞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虽然来之前已经大概了解了村里的情况,但亲眼所见远比文字更震撼。” 因为地势低洼、土壤盐碱造成水落坡镇贫困人口多。其时,段马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48人,低保户14户19人;孟家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25人,低保户16户20人;大马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31人;三崔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31人。眼前的一切以及贫困人口的数字,让他们明白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这几个字的分量,真正感受到了“重任在肩”。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带着这份深沉的爱,4位“第一书记”走马上任了。心中沉淀多少真情,脚下就得沾满多少泥土。两年间,他们以村为家。白天他们脱下皮鞋,穿上运动鞋,戴上斗笠,卷起裤腿,走街头、蹲地头、坐炕头,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愿。很快,四人皮肤都晒黑了。晚上,他们按照“一人包四村,四人包一村”的工作思路,聚在一起学习上级扶贫政策,商量脱贫大计。 
  “扶贫绝不是坐在办公室动动嘴皮子,玩玩笔杆子,而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台风“利奇马”造成的强降雨期间,他们顶风冒雨,逐一排查群众住所,把22名无亲人朋友可接纳的群众转移至村委会安置;组织党员干部80余人在村内成立防洪减灾突击队,对全村10余条大小排水沟渠进行及时清理。“利奇马”虽然造成了10余户土坯房倒塌,但未出现任何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也降到了最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水落坡镇出现了一例确诊病例,他们提前结束春节休假,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渠道,自费购置了800斤消毒液,200斤医用酒精及防疫口罩、一次性手套、电子体温枪等物资送到四个帮扶村,组织捐款捐物近5000元……
  “改善人居环境,才能建设幸福乡村”
  “经过三个月的走访调研,我们摸清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和贫困户的家庭特点,发现了制约乡村发展的问题所在:“村委班子软弱涣散;村庄产业发展薄弱,贫困群众自我创富能力不足;村庄的生产生活设施不能满足群众需要。” 
  找到了症结所在,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了。
  “要想富,先修路。”4位“第一书记”决定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基础建设离不开钱,钱从哪儿来?“像土地流转、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要求,中央都提得很早,我们先了解、学习,就能争取到一些政策支持。”对于争取来的资金,他们能省则省,自己能干的绝不花钱,力争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用在惠民处。张振中为洽谈产业合作,自驾车跑遍了河南封丘、山东平邑和河北巨鹿金银花的三大产区,一路上吃的是馒头和榨菜;邢旭辉在村里基础设施改造时,带着村干部挖过沟、搬过砖、抬过管子、推过土、卸过车、铺过路、种过树。王健勇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为契机,多方筹集资金600余万元,在孟家村铺设了四横六纵十条柏油路,共计3.5公里2万余平方,并对村内三条主干路两侧共2500米的排水设施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还为村里安装上了100盏路灯,修建了两处文体广场。赵雪飞借助上级“四好公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对进村路和村内中心主干道1800米进行拓宽改造;对村内16条道路进行了整修,新修道路2430米;全面整修村内排水设施,修建返水池58个。邢旭辉筹资213万元,在三崔村修建道路1800米,贯通南北要道,铺设1000米地下排水管道,安装路灯80盏,修缮健身广场500平方;大马村新修村内道路898.05米、新埋设村内排水管道583米,安装路灯118盏,新建村民文体活动广场2处共796平方,安装户外LED大屏幕一处约19平方,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0盏。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问题。
  “改善人居环境,才能建设幸福乡村。”路修好了,村里的环境也要好。为了改善村容村貌,他们结合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废旧房屋残垣断壁清零行动,组织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全面清理历史遗留的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废旧宅基,抓实旱厕改造扫尾工作,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并制定了卫生清扫、绿化养护的常规机制。段马村除全面清理历史遗留的存量垃圾和卫生死角之外,重点清理了村主干道、整治主干路两侧古旧家具乱摆乱放。邢旭辉所在的三崔村全村绿化面积2000平米左右,种植了冬青、红叶石楠、月季等绿植。道路宽了,路灯亮了,环境好了,文化生活丰富了,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了,村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了......2020年4月,孟家村成功入选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名单,段马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要想脱贫致富,除了要打通道路,更要疏通思路,让上级的政策传达到位。“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孟家村幸福院里,孤寡老人孟宪岗一改往日的忧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两年前,这位85岁的老人因为老宅基的问题曾经要到上级去上访,如今却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因为村支部不但解决了他的宅基地问题,还解决了他养老送终的后顾之忧,化解了多年的难题。这是“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放下架子、铺下身子,怀着一颗诚心认真倾听群众心里话,集体会商出谋划策化解信访风险。
  两年前,这4个村被上级组织认定为软弱涣散村。4位“第一书记”驻村后,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狠抓“三会一课”和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带领党员到焦裕禄纪念馆、原山艰苦创业基地和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增强了党性修养。为筑牢战斗堡垒,工作队还引入高校党建资源,带领帮扶村党员到滨州学院开展“上党课、强党性”活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讲党课,后又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到帮扶村开展党建与社会调研活动;2020年6月,教师教育学院与水落坡镇学区签署校地党建融合发展共建协议,探索以党建为引领的校地合作新模式。
  农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群众对一些政策往往理解不到位,需要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在赵雪飞的办公室里珍藏着村民段士洪送给他的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为民办事关怀备至,为民排忧情深似海。锦旗的背后有一个温暖的故事。时间倒回到2019年9月,滨州市慈善总会、民政局、扶贫办和爱眼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了“慈善情·送光明”——贫困眼病患者救治项目,患者可以到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免费手术。赵雪飞所在的段马村贫困户段士洪的妻子眼睛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几乎失明。赵雪飞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段士洪一家,打算协助他们进行治疗。没想到,却遭到了拒绝。段士洪一家坚持认为不会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相信他说的话。碰了一鼻子灰的赵雪飞没有就此放弃,他请来沪滨眼科医院的医生上门为老人检查,虽然医生确诊老人的眼睛就是白内障且具备手术指征,可以通过手术复明,可是患者及其家人还是不相信不花钱就能治疗,拒绝前往医院。再次遭到拒绝的赵雪飞第二天拉着村主任一起上门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向老人及家人承诺如果需要花钱所需费用由他本人承担,并请村主任做担保,将信将疑的老人这才配合住院治疗。老人顺利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后,老人的家属立马给赵雪飞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张振中在大马村开展“谈心拉呱”活动,解民困,消民忧,落实惠民政策“暖民心”。“白天工作多农活忙,上门找不到人,村两委成员及全体党员就利用夜晚农闲时间,走到广场舞队伍中、走进群众家门口去宣讲精准扶贫政策,及时发现贫困户在脱贫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大马村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思路就是通过挨家挨户的谈心拉呱聊家常,聊出来的。
  “抓好产业这个源头活水,才能始终受益”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发展农村产业,是解决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事。针对“贫困群众自我创富能力不足,扶贫主要靠政策兜底”这一弊端,4位“第一书记”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产业发展的战斗员”这一角色。 “只有产业好了,它就像泉水一样始终是流动的,这样才能始终受益。”
  多方凝聚合力,壮大村集体经济。赵雪飞确定“两手抓”的产业发展思路,他一手抓土地流转,推动土地流转780亩,在段马村南利用流转土地建成了高品质绿化苗木基地,培养种植示范大户,带动群众致富、村集体增收;一手抓订单农业,带领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先后前往青岛平度沙北头村、潍坊青州地主网农业公司、泰安果树研究所等地考察,引进了50亩皇尊蜜梨订单项目,并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0万元参与县葡萄园项目,每年稳定收益5万余元。张振中把发展生态集约型农业作为大马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点,开发与探索新型农业发展道路是驻村的工作重心。经过前期对土壤等自然条件和供需情况等市场条件的科学分析研判,大马村确定了发展金银花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产业作为农业转型的方向。采用生态种植模式,不用化学农药、化肥、地膜、除草剂、激素和转基因,并积极争取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村民种植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品种。发展金银花、艾草等种植100余亩,蝎子养殖温室一个,并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0万元参与县葡萄种植开发项目,确保村集体收入可持续增长。
  靶向施策、精准扶贫。王健勇统筹各类扶贫资金105万元,发展参与村光伏发电、镇文化产业园入股、县葡萄种植基地入股等项目,每年项目收益10.16万元;帮助贫困群众发展肉牛、生猪养殖等庭院经济,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年增收5万余元。持续稳定的收益保证了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邢旭辉帮助三崔村制定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拟定了以订单农业-肉牛养殖-粪便处理-有机肥还田为主,果蔬采摘、民宿旅游为辅的绿色生态可循环产业。截止目前,已建成牛棚800平米,种养意向户12户。为解决灌溉难问题,多次协调市县镇水利部门,在小开河三崔段开设灌溉闸口,目前已进入设计阶段;协调镇政府实施河道疏通工程,针对村周围灌溉沟渠3000米进行疏通,彻底解决附近耕地的灌溉难问题。
  “扶志又扶智,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帮扶既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扶志又扶智,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彻底隔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此,滨州学院“第一书记”工作队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实践探索校地融合发展,扶志又扶智的扶贫工作模式。
  围绕脱贫攻坚开展教育和科技帮扶工作,激发内生动力。组织“教育关爱精准帮扶”活动,开展了包括发放助学金、生活学习用品以及学习扶助等教育扶贫工作;2019年9月,体育学院与水落坡镇签署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共同促进帮扶地体育事业发展;依托校团委,筹措资金4万多元,为贫困家庭学生捐建“希望小屋”4个;先后派出26名学生到帮扶地开展支教工作;招生就业处积极为帮扶地高考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建筑工程学院先后编制了帮扶村片区的《水落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规划书》和《水落坡民俗文化产业园发展规划》,为连片开发促脱贫促振兴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到村开展电商平台培训,帮助村民设计包装网店,提升营销技巧,为民俗特色产业开拓销售渠道;化工与安全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先后4次到帮扶地开展土壤、水质检测,为发展皇尊蜜梨、金银花、艾草等种植产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开展“走出去,请进来”,选派村干部、致富带头人12人到高校学习培训。
  滨州学院“第一书记”工作队坚持做好“校地融合发展”,组织260名大学生到水落坡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涵盖科技支农、义务支教、艺术墙绘等多个方面,直接服务村庄10个,绘制各类墙绘65幅,服务留守儿童72名,服务群众600多人次;组织了帮扶村乡贤联谊会,邀请滨州学院专家与乡贤共商村庄发展大计,吸引人才回流;组织16名学生干部到镇开展顶岗挂职活动,提供数据处理、文档管理、扶贫检查等各类服务;2021年春节邀请滨州学院书法家到帮扶村开展“暖民心、写春联”活动。
  盛夏,阳光耀眼,草木葳蕤,段马村、孟家村、大马村、三崔村一派生机盎然的夏日景象。一草一木总关情,虽然扶贫工作已经结束,可是这里的一草一木见证了4位“第一书记”的奋斗汗水,这里的大小村道留下了他们的坚实足迹。2019年和2020年4人两次被阳信县委县政府授予三等功,2021年赵雪飞作为先进典型被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通报表扬,这些荣誉记录着他们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书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周新颜)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6-01 15:41